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960经济地理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加工系数

【答案】加工系数是指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加工系数较高的工业,集聚的可能性也较大; 相反,集聚的可能性就较小。

2. 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多目标的过程,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一般而言,经济目标是增强区域的经济实力,提高人均收入水平; 社会目标是改善人民的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发展; 环境目标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及持续发展。

3. 跨国公司

【答案】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是多区位公司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都有一个国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作为在国内外拥有较多分支机构、从事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

4.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答案】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是有关要素禀赋的论点。它的基本思想是,区域之间或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它们之间出现分工和发生贸易的主要原因。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利息率水平相对低于工资水平。在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工资水平相对低于利息率水平。所以,如果各个国家都密集地使用丰富的要素生产商品就能获得比较优势。

5. 区域产业结构

【答案】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区域产业结构具有条件制约性、部门结构与空间结构的区域统一性、多样性、开放性的特征。

6. 等费用线

【答案】等费用线是指以市场或原料地为中心的同心圆状连线,在这些连线巨其运输费用相等。

7. 生产网络

【答案】生产网络是指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分割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置于全球范围内能够以最低成本完成生产的国家和地区,进而形成的多个国家参与产品价值链的不同阶

段的国际分工体系。

8. 纵向一体化

【答案】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现实中,多数大型企业均有一定程度的纵向一体化。该类扩张使企业通过内部的组织和交易方式将不同生产阶段联结起来,以实现交易内部化。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

二、简答题

9. 产业集群有哪些类型?

【答案】关于产业集群类型划分,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有美国学者马库森的分类和韩国学者朴杉沃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马歇尔式产业集群

马歇尔式产业集群的特点是,由小企业为主构成,不存在主导企业。这些小企业之间存在着供给或需求联系。企业之间的分工主要表现为柔性生产系统、转包活动、股权转让等。企业的衍生和发展主要植根于当地,与当地社区相融合。

(2)中心和辐射型产业集群

中心和辐射型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区内有中心企业,它控制着地方经济,有较强的地方和非地方网络; 中心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联系占主导,它们所组成的生产系统是柔性和大宗生产系统的综合,小企业之间的联系相对不重要; 地方政府和其他机构的作用相对较小。

(3)卫星型产业集群

卫星型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区内的企业主要是大型多区位公司或跨国公司的分支工厂,企业的联系主要是非地方性的供应者和顾主关系,企业之间的合作较少,地方性联系十分有限,在与外部长即离网络联系发展起来的大宗生产系统在产业区发展中起控制作用。

(4)高级中心和辐射型产业集群

高级中心和辐射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区内新建立的企业或者由大企业通过产权(股权)转让分化出的新企业对地方性网络的发育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生产过程的垂直分化也有利于地方性和非地方性网络的发展。

(5)高级卫星型产业集群

高级卫星型产业集群是卫星型产业集群的地方网络和植根性进一步发展而成的。伴随着外围区企业的发展,其技术和管理等在当地不断扩散,出现新的企业,同时原有企业也在分化。

(6)首创高技术产业集群

首创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特点是:地方性网络和非地方性网络的供应者及顾客的联系都很强。柔性生产系统在区内的大小企业中都得以发展。各类企业之间的合作网络复杂,包括了联合研发、联合投资等; 在生产、工商服务和技术开发方面还与全球网络相关联; 区内和区外企业之间的战略

,联盟增多,以至于有时候企业的边界变得很“模糊”但是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存在明显的等级关系。

地方贸易协会等组织在促进企业合作、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0.什么是配第一克拉克定律?

【答案】配第一克拉克定律是克拉克在配第关于国民收入与劳动力之间关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指出,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劳动力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劳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产业。

11.分析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弗里德曼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的主要内容

弗里德曼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分为四个阶段:

(1)前工业阶段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区域空间均质无序,有若干个地方中心存在,但是没有等级结构分异。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2)过渡阶段

出现了区域经济的中心,打破了原始均衡状态。吸引外围地区的要素不断向它集聚,越来越强大,而外围地区则更趋向落后,从而致使区域空间结构日趋不平衡。

(3)工业化阶段

形成丁区域的经济中心体系,出现了若干规模不等的中心—外围结构,相互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区域的空间结构。

(4)后工业化阶段

经济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日趋紧密和广泛。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缩小,区域将最终走向空间一体化。

12.市场对经济区位的一般影响。

【答案】市场是经济活动生存的空间,是经济活动价值实现的场所。满足市场中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一切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都必须考察市场环境因子。市场发育完善的地区能够提供平等竞争、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利于有效规范和引导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反之,则不利于经济发展。对于经济活动区位具有重人影响的市场环境因素主要有市场规模、市场特性等。

(1)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存续。任何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

(2)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特性一般包括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等等。市场意识的差异,往往来源于不同地区人们的传统意识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