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之经济地理学导论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特殊因子
【答案】特殊因子是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如空气湿度等。它可使相关工业企业选择特定区位。
2. 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它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就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地租曲线
【答案】地租曲线是指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的连接曲线。
4. 交通网的连接度
【答案】交通网的连接度是指交通网的发达程度,常用贝塔指数表示。贝塔指数为交通网中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贝塔指数越大,交通网的连接度越好,交通越便捷,贝塔指数越小,交通网的连接度越差,交通越不方便。
5. 门槛人口
【答案】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也就是说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门槛人口是指被供给的人口,是人口数量的概念。
6. 潜导产业
【答案】潜导产业是指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这类产业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发展为新的主导产业。
7. 通道扩张
【答案】通道扩张指公司空间扩张是沿通道延伸。通道包括人际关系通道、机构(或体制)通道、生产通道、距离通道。
8. 供给范围下限
【答案】供给范围下限是指供给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的正常利润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
的范围。
二、简答题
9. 简述影响邮电通讯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答案】影响邮电通讯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1)信息流信息流是产生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系统的,它的流量与人口数量、密度,尤其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2)自然地理环境
信息和邮件的传输是通过克服空间阻力实现的,自然地理环境对邮电网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3)邮电通信技术
邮电通信技术,尤其是通讯技术的发展,对于该产业的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国家的开放政策影响更为突出。
(4)国家产业政策
国家产业政策(如对邮电通信业的准入政策)以及区域行政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邮电通信业布局产生影响。在邮电通讯业全球化发展中,除了经济发展及轨迹联系加剧所带来的市场需求、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之外,国家开放政策影响更为突出。因为,在一些国家,邮电通信属于比较敏感的部门,对外国公司的开放持谨慎的态度。
10.运用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增长各阶段的特征。
【答案】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是学者们研究区域经济增长过程时常常引用的一种理论。根据对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的研究,他归纳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有六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上是原始的农业活动,人们主要从事作物栽培。
(2)为经济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改进,但是其产生的效果往往被人口增长所抵消; 家庭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开始进行简单的扩大再生产; 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人们开始储蓄,金融制度应运而生,这样就为资本循环提供了条件; 企业家阶层逐渐形成,其势力和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使得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增加; 经济活动开始突破地域的限制,出现了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
(3)经济起飞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人均国民收入快速、持续地增长; 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走向商品化。劳动力加速向工业领域流动; 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加快,大量地向工业领域集中; 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4)成熟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后起的钢铁、机械、化学等“重化学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农业虽然还有相当规模,但是劳动力仍持续向工业部门转移,而且劳动力日益高学历化、熟练化和专业化,同时人口也继续向城市集中。
(5)高额消费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在满足一般生活必需品消费需求的基础上,人们对耐用消费品和劳务服务的需求空前增长,导致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为了满足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增长,开始生产大量的耐用消费品。这时,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也为耐用消费品的大量生产提供了条件。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垄断倾向越来越明显,消费者的权益缺乏保障。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主要经济特征是,在物质生活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文化娱乐方面的享受。随着消费倾向的改变,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超过了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教育、文化、卫生、住宅、旅游等与提高生活水平有关的部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11.试述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经济学中的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金融资本。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如下:
(1)固定资本包括厂房、设备等。这类资本由于不易移动,往往在一处布局后会存续一段时间,即存在地理惯性。这种地理惯性的存在,加上固定资本的费用尤其是工业用地费用存在较人的地区差异,使得固定资本成为大型装置型工业企业选择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
(2)金融资本是生产要素中流动性最大的要素,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性资本流动极其活跃,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张,资本不断流向最具创利机会的地区。资金尤其是融资条件,对企业经济活动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创立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优先融资等优惠政策,会对企业的区位选择产生较大影响。地区资本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区位选择,从而形成企业及产业区域分布的差异。
12.简要说明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关系
【答案】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关系:矛盾与统一的关系
(1)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矛盾关系
企业的市场范围处于不断扩大之中,但不同经济活动地理范围的扩展是各不相同的。经济空间问题上的“全球化”和“地方化”之间的矛盾己十分尖锐。
(2)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统一关系
①经济全球化引起经济活动空间格局的变化
地理空间上邻近企业的共同性增加,同时人们和国家个性化要求也随之增加。经济一体化、地方文化传统建设加强同时发生、相伴而生,构成了一个矛后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
②地方化与全球化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a. 在地方化过程中,全球化的因素必然影响到当地的价值观、文化观;
b. 强烈的地方化(民族化)有利于全球化发展,当然,本土化的东西进行全球化的关键在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