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海南大学1106财政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思考预算法修订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答案】预算法修订将主要致力于解决三大问题:预算统一的完整性、预算执行的严格规范性和预算监督的严肃有效性。当前,新版修订草案还有待进一步讨论和协商,如果我们扼要地摆一摆讨论中提出的各种主要意见、建议和争论,那么,就足以窥见预算法修改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到修训一预算法的某些线索和启示。

(1)关于修订稿中有关立法宗旨问题。修订稿立法宗旨条款与原预算法完全相同,具体表述为:“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有人认为,修订稿必须突出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本源、人民通过其代表机构来管理政府这一宪法基本精神。

(2)关于预算权的合理配置问题。预算法是预算权力配置法,而不是经济资源配置法。不仅涉及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而且涉及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因此首先要合理权衡人民代表大会的预决算审批权、政府的预算执行权和公众的预算监督权,同时也要明确规定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这应是预算法的核心问题。

(3)关于顶算管理级次问题。我国结合分级分税财政体制的要求,预算管理逐步实行省管县的制度,并明确取消乡级预算,这样,实际上预算管理是实行中央、省、市(县)三级分级管理体制。因此,预算法的修改则存在一个如何协调实际上的三级预算体制与五级政权结构的矛盾问题。

(4)关于国家预算的公开、透明问题。预算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是公民和人大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而原预算法对预算信息公开和透明未做任何规定。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时代。目前的预算透明度即使按低标准来衡量,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预算法的修改必须在条款中明确规定预算公开的时间、内容、方式等各环节的法律底线,基本原则是要满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公民在预算全过程中有效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信息需要。

(5)关于预算监督的严肃有效性问题,也就是从法律上切实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预算的监督权问题。原预算法中政府行政部门在预算全过程中的权力偏大,而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审权和监督权没有足够的法律保障,因而预算法修订的关键是要看各级人大在预算过程中的权力和能力能否得到应有的法律保障。必须明确人大在预算全过程中的各种权力及其实现的方法和渠道,比如预算编制的修正权、预算调整的审批权、违反预算法的惩罚权等等。

(6)关于预算执行的严格规范性问题。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是预算管理监督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我国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般在3月召开,国家顶算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审查批准,才具法律效力,才能执行预算,这就出现预算执行在前,预算批准在后的

不正常现象,影响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因此,预算法修订必须解决预算执行与预算批准时间的矛盾问题。

(7)关于预算的统一完整性问题。当前我国的全部财政收支是由预算内和预算外两大块组成,预算外主要是五项社会保障基金和政府性基金,2010年预算外相当于预算内的65.5%。目前对预算外收入(支出)在管理上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而在财政统计上仍未统一在财政收入(支出)之内,在提交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报告中也只是收支的几个大数,仍未按改革后的《政府收支分类科日》反映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在顶算法修订中,应当对预算的统一完整性概念做出明确的解释,并纳入严格预算监督范围。

(8)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原预算法允许中央财政发行建设性国债,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但事实上,我国早己存在地方政府债务,日

2011年10月17日财政部已经颁布,前已经达到相当规模。《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

允许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四省市进行试点,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发行本省(市)政府债券的发债机制。预算法修训一稿应对地方政府发债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

此外,分税制及转移支付的完善,编制部门预算及实行集中收付制度预算管理改革等等,也都应构成预算法修订的课题。

2. 简要分析文科卫支出的经济性质。

【答案】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的简称。文化、教育、科学、卫生诸项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性作用。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畴。将文科卫支出归入非生产性的范畴需要强调三点:

(1)将文科卫支出归入非生产性范畴,只是某种静态的、相对的意义,它只是说明,用于这些事业的支出不能对当年的物质财富的生产做出直接的贡献;

(2)从动态的、绝对的意义上说,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将不断提高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素质并改善三者的结合方式,21世纪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们对物质财富生产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3)将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计入非生产性支出一类,其实际意义,只是要求社会在安排全部国民收入的用途时,应全面考虑生产的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让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GDP 的增长,要让这一类支出的比例不断提高,甚至超过GDP 的增长速度。

3. 试说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以及治理的思路和前景。

【答案】(1)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现状

我国的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借债编制赤字预算,但地方政府早已存在大量债务是不争的现实。当前的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是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向银行的借款,融资平台公司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

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公司债务大体分为三类:

①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主要依靠财政睦资金偿还的债务;

②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而项目本身有稳定经营性收入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

③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非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的债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 进程的加快,地方建设性融资需求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起,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尝试通过设立融资平台公司对外融资,并很快向全国普及,逐渐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当前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具有如下特点:

①普遍性,全国各个地方政府都存在,只是多少的差别。

②数额巨大,增长快。新华网报道,2010年度审计报告显不,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达107174.91亿元。

③管理不统一,运作不够规范,不仅不纳入预算,甚至有的地方财政部门根本无权过问公司债务。

融资平台公司通过举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无疑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巨大风险问题:

①本届领导班子借款,由下一届或再下一届领导班子偿还,所以借款当时很少顾及风险问题,而且在政绩考核机制和攀比机制的推动下,产生很大的推动力,债务规模急剧扩大。

②如果使用得当,选择的建设项目是经济持续发展所需要的,那么经济发展了,也不会带来风险,但是,一旦使用不当,选择失误,就会产生不良投资或无效投资,而且债务规模越大,失误的风险也就越大。

(2)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思路和前景

我国现实已经存在地方政府债券,也就是同时存在两种地方政府债务,即地方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借款。地方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借款是地方政府在预算外筹措建设资金的两种渠道和两种形式,但从防范债务发行的角度,两种债务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债券是通过法律程序、纳入预算、风险小的硬约束债务,而借款则是仅有信贷约束的软约束债务。

因此,中央代发政府债券给我们的启示是,未来的地方政府债务体系应是两种债务形式并存,以债券形式为主,从而建立管理规范、运行高效、风险可控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为此,需要采取如下措施:

①首先要承认地方债务存在的合理性。地方债务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我国的实践也证明地方债务是不可避免的。我国是一个大国,实行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特别是我国的地方政府负担和履行重要的经济建设职能,在国家预算之外通过地方债务筹措一部分建设资金是必要的,是不可取消的,所以应当承认地方债务的合理性。

②修改现行的预算法,制定地方债务法规,确立地方政府债务概念,确定地方债务法律依据。

③纳入预算管理,编制债务预算,加强预算约束。允许地方财政按国家规定编制赤字预算,由地方一债务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