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经济学院805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微观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
【答案】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是指在资本家监督控制下的雇佣劳动者进行同种操作的协同劳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协作是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或在互相联系的不同生产过程,有组织地协同劳动。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简单协作,是指在没有固定专业分工的条件下,许多人共同进行同种操作的协同劳动; 另一种是复杂协作,是指即劳动者在互相分工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协同劳动。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比起单个劳动来,具有许多优点,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家利用简单协作的这些优点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但资本主义的简单协作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所使用的是与个体劳动相同的手工工具,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程度低,与其相联系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很不完善,资本积聚量少,而且雇佣工人的独立劳动技能依然保持着,还未使劳动技能隶属于资本,雇佣工人仅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尚未完全被资本家控制。
2.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答案】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指有限的土地被农业资本家使用后所形成的对土地的经营性垄断。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这是因为:(1)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中获得的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可以长期稳定地存在。这种土地资本主义经营垄断,限制了农业资本的自由转移和竞争,使农业中的超额利润经常地、稳定地存在,从而可以形成固定的收入作为级差地租缴纳给土地所有者。(2)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土地经营垄断的存在使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不能由农业中的中等生产条件决定,而必须由劣等生产条件决定。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资本家按照这个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农产品,都可以得到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因而可将这个超额利润作为级差地租缴纳给土地所有者。
3. 流动的过剩人口
【答案】流动的过剩人口是指那些时而失业,时而找到工作的失业工人。在资本主义工业的中心,有些工人时而被解雇,时而又复工。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在竞争中经常有一些企业减产、倒闭; 由于采用新技术也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样就会使一部分工人失业。当一些部门受到利润的刺激而扩大生产时,他们又不同程度地被雇佣。在这里,过剩人口处于流动的形式。
二、简答题
4. 试以西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70年代经济“滞胀”,90年代拉美和亚洲经济危机的具体事例,说明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何理论和历史意义?
【答案】(1)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①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
由于20世纪20年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包含着局限性和小稳固性,盲目扩大的生产同容量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市场发生尖锐的矛盾,导致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危机以美国纽约股票价格狂跌开始,很快波及全美国,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危机发生后,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使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一切矛盾空前激化,结束了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局面。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内迅速蔓延,法西斯组织相继出现。各国统治阶级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在经济和政治上普遍加强了国家干预和专横统治,日本开始实行武力扩张,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统治。危机对全世界影响巨大,并给世界经济发展留下深刻的教训。
②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
“滞胀”是指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20世纪60年代的一半,尤其是在危机之后,经济回升极其缓慢,出现长时期的萧条而迟迟不能进入繁荣。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却与萧条共存。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使西力一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企业开工不足,固定资本投资不振,生产停滞严重。这一切又造成了失业率居高不下。
③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许多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偏高并大多维持与美元或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或联系汇率。这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知名炒家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从大量卖空泰株开始,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己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泰国金融市场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由以上三次经济危机可见,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一种特有现象。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加深,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可避免地要爆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历次危机的爆发虽有不同,但其根本原因都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引起的,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向人们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和过渡性。它表明,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在这种生产关系下发展起来的社会化的生产力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无法消除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矛盾会日益深刻和尖锐。
(2)研究经济危机的意义在于,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暂时性,其发展趋势必将是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①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不可避免地使大量企业倒闭,使社会己有的生产力倒退几年甚至几十年。不仅如此,经济危机还造成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巨大浪费。
②经济危机促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化
经济危机促使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同时还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得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又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己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己经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栓桔。
5. 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1)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
①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加深,需要进行国际范围内的经济协调;
②世界经济发展失衡所产生的危机和矛盾,需要进行国际经济协调;
③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需要国际经济协调。
(2)国际经济协调的内容
①国际贸易协调
其目的主要在于:消除贸易障碍、贸易失衡和贸易摩擦,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以推动各国及世界经济的增长。
②国际收支与汇率协调
主要是针对国际收支严重失衡、汇率剧烈波动等有损国际经济顺利进行的情况,通过采取各种国际金融协调措施,使各国恢复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维持汇率稳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③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主要采取三种形式:第一,国际经济机构在调整各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同时,作为辅助性手段,对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协调; 第二,以经济一体化为基础,在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进行政策协调; 第三,在没有机构约束的情况下,以国际协商为基础,进行双边或多边政策协调。
④突发事件协调
在种种常规性的国际经济协调之外,国际社会有时还针对某些意外冲击,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性国际经济协调。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经济协调在维护世界经济秩序、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积极影响表现在:
①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
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消除生产要素流动障碍、减少经济干扰因素来实现的。
②改善了世界经济运行机制
国际经济协调的形成和发展,弥补了自发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与不足。
③缓解了世界经济冲突与矛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