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906经济学基础综合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1)国际经济协调的原因
①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加深,需要进行国际范围内的经济协调;
②世界经济发展失衡所产生的危机和矛盾,需要进行国际经济协调;
③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需要国际经济协调。
(2)国际经济协调的内容
①国际贸易协调
其目的主要在于:消除贸易障碍、贸易失衡和贸易摩擦,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以推动各国及世界经济的增长。
②国际收支与汇率协调
主要是针对国际收支严重失衡、汇率剧烈波动等有损国际经济顺利进行的情况,通过采取各种国际金融协调措施,使各国恢复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维持汇率稳定,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③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主要采取三种形式:第一,国际经济机构在调整各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同时,作为辅助性手段,对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协调; 第二,以经济一体化为基础,在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进行政策协调; 第三,在没有机构约束的情况下,以国际协商为基础,进行双边或多边政策协调。
④突发事件协调
在种种常规性的国际经济协调之外,国际社会有时还针对某些意外冲击,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性国际经济协调。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经济协调在维护世界经济秩序、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积极影响表现在:
①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
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消除生产要素流动障碍、减少经济干扰因素来实现的。
②改善了世界经济运行机制
国际经济协调的形成和发展,弥补了自发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与不足。
③缓解了世界经济冲突与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社会针对世界各国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展开斡旋和进行国际经济
协调,以保证世界经济的顺利运行,取得了一定实际效果。
可见,国际经济协调是当代世界经济顺利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但也必须看到,目前的国际经济协调还存在某些局限性:
①缺乏约束力
现有的国际经济协调形式通常不具备充分的强制力来约束各成员国的行为,因而其协调效果与目标往往不一致。
②机制本身存在缺陷
目前的国际经济协调反应能力不强、决策机制不健全,并且时常掺杂政治等非经济因素,故显得较不完善。
③不够公正和平等
许多在国际经济协调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际经济组织,由于受某些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主导或操纵,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时,往往有失公允。
2. 怎样认识资本社会化、劳动资本化和剩余价值分享的关系?
【答案】资本社会化、劳动资本化和剩余价值分享的关系如下:
(1)资本社会化是指资本所有权由独资老板或几个合伙人集中控制转变为多元股东分散持有的过程。资本社会化就产生了归于资本的剩余价值在资本所有者或股东之间如何分配的问题。劳动资本化是指劳动力价值(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股权的过程。劳动资本化就产生了全部剩余价值在资本与劳动之间如何分配的问题。
(2)上述资本社会化程度高低与劳动资本化程度高低的小同组合,可能出现四种企业类型,形成对剩余价值分享的四种不同模式:
①资本社会化与劳动资本化的程度都很低
在这类企业中,企业的剩余价值主要由股东占有,而且股东人数少,控股权通常集中在个人或家族手上。员工的基本报酬形式仍然是工资。这类企业与传统的业主制企业最为相似。
②资本社会化程度很高,但劳动资本化程度不高
在这类企业中。员下的基本报酬形式仍然是工资,剩余价值主要归企业股东所有,但股东人数很多,企业总股权在大量股东之间分散持有,以致没有控股者。
③资本社会化程度低而劳动资本化程度高
在这类企业中,一方面创业股东(个别人)拥有控股权,获得大量剩余价值; 另一方面有大批的经营者,也有一定数量的个人股权,分享剩余价值。
④资本社会化与劳动资本化程度都很高
在这类企业中,不但员工较广泛地成为股东,而且股东总人数众多,股权分散,因此是在更大范围内分享剩余价值。这类企业可以说是对古典资本主义在当代经济中的扬弃。
3. 自然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1)自然经济是指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社会分工很不发展的社会中,为了直接
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本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以自给自足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在原始社会就已产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现今某些经济落后的地方,还存在自然经济的残余。
(2)自然经济作为人们劳动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①自然经济是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经济
自然经济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相适应的经济形式。各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的生产规模狭小,使用简单的手工工具,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原始社会的自然经济以自然分工为基础,以后其他社会的自然经济,其社会分工很不发达。
②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保守性经济
自然经济以原始部落、奴隶主或封建主庄园、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人们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进行自给自足的经济活动,生产和生活上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都自行生产,各个家庭或经济单位之间是相互隔绝或是基本隔绝的,很少进行经济联系或经济交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就是这种经济形式的形象写照。这就使得生产和生活被封闭在一个个分散而孤立的经济单位之内,从而决定了自然经济是一种封闭性和保守性的经济,闭关自守和墨守成规是自然经济固有的特点。马克思曾指出:“这种生产方式是以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分散为前提的。它既排斥生产资料的积聚,也排斥协作、排斥同一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排斥社会对自然的统治和支配,排斥生产力的自由发展,它只同生产和社会的狭隘的自然产生的界限相容。”
③自然经济是发展缓馒、规模有限、对自然界依附性很强的经济
自然经济的狭小生产范围和落后劳动方式,使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尚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自然条件稍有恶化则陷于萎缩再生产。生产出的数量很少的物质资料一般只能维持生存的最低需要,或者只有很少的剩余产品,这就使得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缓慢,甚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正如马克思指出:“由于一般自然经济的性质,所以,这种形式完全适合于为静止的社会状态提供基础”。
4. 联系金融工具发展的现状,说明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巨大积极作用。
【答案】金融工具是指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在目前的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可以分为两大类:现金类和衍生类。现金类分为证券类和其他现金类(如贷款,存款); 衍生类分为交易所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和柜台(OTC )金融衍生品。金融工具是信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转移风险,提高金融市场经济效率的作用,有利于加速经济信息的传递,其价格形成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资金的有效流动,还可以增强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能力。
除此之外,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其他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促进经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信用能够在不改变经济资源所有权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对资源的实际占有权和使用权,实现经济资源由盈余单位向赤字单位的转移,从而可以使盈余单位的闲置的经济资源得到利用。因此,信用所导致的结果是经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信用越发达,越有利于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