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大学历史综合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三三制原则

【答案】三三制原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组织制度。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公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规定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即抗日民主政权中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与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三三制的实行,使共产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 西山会议派

【答案】西山会议派是指中国国民党内的一个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派别。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林森、张继、居正等。1925年11月23日,谢持、邹鲁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因而得名。出席会议的仅有中央执行委员8人(占总数1/3)、候补委员3人、中央监察委员2人。通过了“取消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之党籍”、“开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的共产党员”、“解雇顾问鲍罗廷”等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的议案,并通电宣布停止广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职权和国民党二大开会日期“应由本会决定”。会后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并在北京等地设立地方分部。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遭到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各级地方党部的强烈反对。1926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弹勃西山会议派的决议,决定永远开除邹鲁、谢持的党籍,对其他一些人给予警告处分。但西山会议派无视二大决议,仍非法召开会议,另立中央。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通令取消打倒西山会议派等口号,恢复了谢持、邹鲁的党籍,西山会议派从而与蒋介石集团合流。

3. 国粹派

【答案】国粹派是清末革命派中的一个派别。国粹派所说的“国粹”,主要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语言文学、典章制度和人物事迹的“可为法式者”三项。主要代表人物有:章炳麟、邓实、刘师培、黄节、黄侃、马叙伦。发行刊物有:《国粹学报》、《政艺通报》。基本主张是:①借助国粹宣传排满革命、救亡图存; ②颂扬“国学”,批判“君学”,反对帝制; ③从“国学”中寻找变革政体、实行民主共和的根据; ④提出独特的“中西文化观”,强调在效法西方、改革中国政治的同时,立足于复兴中国固有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为中国近代化所需要的东西。

4. 经济责任制

【答案】经济责任制是指1981年起,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以责、权、利结合为基本特点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把责任放在首位,以责定权、以责定利。它要求企业的主管部门、企业、车间班组和职工,要层层明确各自在经济上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建立和健

全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项专责和岗位责任制。这种制度适合我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管理水平,对于克服长期以来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弊病,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起着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 实业救国

【答案】实业救国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实业家宣扬的兴办实业、拯救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20世纪初,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封建压迫,民族经济举步维艰,在当时广大人民反帝爱国救亡的形势下,一些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实业救国论,主张大力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这一思想在资产阶级上层人物中风行一时,并有广泛的影响。代表人物是张謇。

6. 《何梅协定》

【答案】《何梅协定》是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和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主要内容是:①取消国民党在河北及平津的党部; ②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中央军和宪兵第三团; ③撤换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 ④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根据这一协定,国民政府丧失了在河北省的大部分主权。

7. 《中国之命运》

【答案】《中国之命运》是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期所著,并于1943年3月发表,是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理论依据。《中国之命运》公开提出反对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暗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新式封建与变相军阀”,该书比较完整地表述了蒋介石集团的立场、观点及内外政策。《中国之命运》也是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新一轮反共的舆论准备。蒋在《中国之命运》中提出心理、伦理、社会、政治、经济五项建设,并在书中重复了对力行哲学的叙述,认为此哲学为革命建国的根本问题。《中国之命运》是是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宣言书,也是中国法西斯主义的代表作。

8. “大包干”

【答案】“大包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12月,由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首创,是一种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它是在承认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将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种经营形式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有利于克服管理过分集中、劳动“大呼隆”和平均主义等弊病,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是中国社会主义农村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二、论述题

9. 简述抗战前十年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答案】(1)交通运输方面,铁路、航空、水运、公路等均有了较大改观。

(2)农业方面,1936年,除四川、河南、广东三省受灾外,全国农作物均获丰收,主要农作物产量与1935年相比大幅度提高。

(3)农业生产的增长使农民的购买力有所提高,从而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1936年工业总产值比1935年增加11%,对外贸易入超额也大为减少。

但是,经济复苏所表现的好景仅仅是昙花一现。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总的来说,从此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形势便丧失了。

10.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答案】(1)中国革命有了新式政党的领导。

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代表中华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革命彻底性和思想先进的特点克服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中国革命有了彻底的革命纲领。

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成为民主革命以来的第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使全国人民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全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广泛发动群众,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推动了革命向前发展。

(3)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害」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4)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民主革命引向社会主义方向,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由以上四点可知,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1.国民党是怎样加强独裁统治的?

【答案】国民党加强独裁统治的举措有:

(1)蒋介石建立嫡系军队,始终抓住军权不放。

1932年1月,国民党决定恢复军事委员会,作为国民政府的最高军事机关,蒋介石出任委员长,随后组建了一支庞大的、由蒋介石直接指挥的“中央军”。同年,军事委员会颁行《剿匪区内各省民团整纪条例》,统一各地方“民团”的名称、编制和指挥。1933年,成立庐山军官训练团,蒋介石自任团长,对师级以上军官进行培训。

(2)在国民党内和政府中、军队中建立庞大的特务组织。

①中统

1927年,陈果夫奉蒋介石之命组织“中央俱乐部”,二陈的势力逐渐伸进各省市党部的组织部门和基层组织,形成了以二陈为中心的CC 系集团。1932年初,以二陈为中心成立“国民党忠实同志会”,派中央干事到各省市组织分会和青年组织。蒋介石任会长,核心人物有陈果夫、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