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 2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 8
2017年河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 15
一、名词解释
1. 中共三大
【答案】中共三大是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的中心仟务是讨论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中共三大的不足在于,对民主革命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土地问题和建立革命军队问题都还缺乏明确的认识。
2. 基尔特社会主义
【答案】基尔特社会主义是梁启超、张东荪等提出的社会改良主张。吉尔特社会主义基于政治、经济二元论以及职能划分原则,主张国家与基尔特(工会)应各有各的职务与权力。国家代表消费者的利益,做为生产工具的所有者,而劳动者所组成的自治团体的基尔特则代表生产者的利益,负责生产工具的管理。他们认为,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必由之路,但由于资本主义存在许多弊端,因此要阶级调和、劳资合作,称为“劳资调和主义”。他们还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打倒军阀、发展实业等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他们的思想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奉行阶级调和理论,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3. 百团大战
【答案】百团大战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对华北日军发动的一次反扫荡战役。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实施“囚笼政策”。尤其在横贯太行山、连接太原至石家庄的正太铁路线上,日军在沿线的大小城镇、车站、桥梁、隧道附近密布据点,阻断了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间的联系。1939年8月至次年1月,彭德怀率领八路军104个团在正太路打击日军,摧毁正太路等华北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发动来源、灵丘战役,榆社、辽县战役,占领了榆社,反击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百团大战打破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分割、封锁,对巩固和扩大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振奋了全国的抗日士气。
4.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答案】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军队,简称八路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5日,根据国共合作抗日协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全军共4~5万余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5. 秋收起义
【答案】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10月27日,起义部队到达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的茨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6. 《何梅协定》
【答案】《何梅协定》是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和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主要内容是:①取消国民党在河北及平津的党部; ②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中央军和宪兵第三团; ③撤换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 ④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根据这一协定,国民政府丧失了在河北省的大部分主权。
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
【答案】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8.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西柏坡村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以及列席会议64人。会议着重听取和讨论了毛泽东所作的报告,特别是报告中提出的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要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 分析了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指明了由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对党的政策,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在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属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以及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全会特别提醒全党要戒骄戒躁,警惕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及糖衣炮弹,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禁止对党的领导人的个人崇拜。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惟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时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论述题
9. 试评述关于农村土地问题的各种主张。
【答案】(1)1930年6月,国民政府颁布《土地法》。宣称土地“属于国民全体”,把土
地分为“公有土地”和“私有土地”两类,以维护国民党政权掠夺“公有土地”和地主阶级占有“私有土地”的利益。
(2)1932年10月颁布《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土地处理条例》。代表地主阶级向农民反攻倒算,在被其占领的苏区恢复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
(3)1935年9月山西军阀阎锡山提出《土地公有案办法大纲》,提出“土地村公有”办法,《中国农村》、《大众生活》等进步刊物揭露了其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本质,最终未能实施,山西农村的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如故。
(4)第三党领导人邓演达提出用“和平收买”的办法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并在纲领文件《政治主张》中规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但因其始终未取得政权成为泡影。
(5)北大教授高一涵、经济学家吴景超、马寅初等代表主张通过“和平收买”的途径来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案。他们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当权的国民党身上,结果是一场空。
(6)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建立“乡农学校”,校长校董多由当地豪绅担任,通过“乡农学校”把学校与政权机构合一。建立“乡村自卫组织”,实际上是建立地主豪绅掌握的地方武装。建立“合作社”,进行农业技术改良。避开土地所有制而来研究解决中国农村问题,最终还是无法实现的。
(7)晏阳初的“县政建设”。主张用教育手段来改革社会,“复兴农村”,“复兴中国”。回避农村的基本问题是土地问题,大力宣扬扫盲、卫生、改进农作物品种、改良栽培方法和改良家畜,试验新法制造火腿及熏肉等。
10.简述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政策。
【答案】日本对沦陷区的统治是异常严酷的。
(1)政治军事方面。1938年底,日本首先在华北推行“治安肃正”运动。1941年春又扩大为更残暴的“治安强化运动”,强化法西斯的保甲制度,采用“圈村”、“并村”,建立伪地方组织等手段,加强对中国人民的残酷统治。在华中、华南地区推行“清乡运动”。日伪军配合向新四军、游击队活动地区进行“扫荡”,进行大规模的“肃清战”。日寇妄图通过“清乡运动”强化伪政权,消火作为心腹之患的新四军,榨取江南的财富。
(2)经济掠夺政策。日本在华中、蒙疆地区疯狂掠夺日满缺乏的资源(特别是地下资源)。工矿业方面,日本采用“军管理”、“委托经营”的掠夺方式。在农村和农业方面,口军采用了强占土地、征收捐税、强制低价收购农产品、直接掠夺粮食等方式。除此之外,劳工也成为日本掠夺的对象。
(3)进行奴化教育,欺骗宣传。沦陷区的教育完全适应日本的奴化政策的需要。高等、中等甚至小学教育为日所控制,日语被列为必修课,教科书亦被篡改以适应日本侵略者钳制沦陷区正‘常教育的需要。社会宣传为日寇控制,报刊、影视主要进行“中日提携”、“大东亚共荣圈”及“皇军”战绩的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