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目录

2017年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 .... 2

2017年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 .. 10

2017年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三) . .. 16

2017年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四) . .. 22

2017年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五) . .. 30

一、名词解释

1. “洋冒进”

【答案】“洋冒进”是指在粉碎“四人帮”后,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速度的急躁冒进的错误。从1976年冬季开始,华国锋和中央有关部门对农业机械化和粮食生产,以及对石油、煤炭、钢铁、化工的生产等方面,相继提出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大口号。不顾国力,企图过急过多地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和举借外债,以此来实现高速度的发展,结果造成1979年和1980年我国国际收支严重逆差的困难局面,所以被人们称为“洋冒进”。这次“洋冒进”是以过急过多地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和举借外债为特征的,它破坏了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原则,片面突出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工业部门,追求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加剧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病态。

2. 双十协定

【答案】双十协定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期间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的会谈纪要。1945年8月,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来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在纪要中,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和避免内战、合作建国的主张; 承认了各党派平等合法地位和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 并承诺迅速结束国民党的训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双十协定的签订,表明国民党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使得中共和平建国的政治主张为老百姓所了解,从而推动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但是,国民党拒绝承认解放区的政权和军队的合法性,企图在“统一军令”、“统一政令”的借口下根本取消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以致双方在这些间题上没有达成协议。《双十协定》公布后不久,蒋介石便公开撕毁,向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军事进攻。

3. 中共七大

【答案】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式,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并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指出主要的任务就是组织和保障全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共七大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口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还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顺利奠定基础。会议由毛泽东主持,他致开幕词并作了《论联合政

府》的政治报告; 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这次大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重要、最成功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党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大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

4.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与苏联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共同签订。《条约》包括前言和6个条款,有效期30年。主要内容是: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国家的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条约》的缔结不但使我国获得了国内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和帮助,更使我国获得了可靠的国际支持,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5. 1954年宪法

【答案】1954年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广大人民意志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确认了人民革命的伟大成果和建国后经济上、政治上的胜利,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和集中行使最高国家权力。宪法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规定了公民享有在法律上一律平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等权利和自由。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根本大法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政权建设、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6. “三通四流”

【答案】“三通四流”是指海峡两岸通邮、通商、通航以及学术、文化、体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进行学术文化体育工艺观摩。”“我们

”“三通”、“四流”使两岸关系从封闭、相互之间完全应当发展贸易:通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隔绝、

对峙走向开放、接触、合作互利,有利于两岸人民相互了解、降低敌意、消除隔阂、増进共识。两岸的交往也对双方经济的交融有促进作用。同时,两岸交往还促进了岛内统一力量的发展,抑制了“独”势力的发展。

7.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1935年4月,蒋介石发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的报告,宣布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6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局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作用不仅是发展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场战前的经济动员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

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它是一场较为全面、较为彻底的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

8. 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土地改革运动是指1949〜1953年春,中共在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实施的土地政策。土地改革是一场深刻、激烈的阶级斗争,大体分为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土地三个步骤。土改总路线为:“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次土改与北方土改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新的形势发展变化,中央明确提出保护富农经济,这有利于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并防止乱打乱杀;有利于减少土改所引起的社会动荡,使党和政府在政治上更有主动权;可以稳定民族资产阶级。经过这次运动,共使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地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还分得大量耕畜、农具、房屋和粮食。这次运动使

农民从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论述题

9.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第二条战线是怎样形成的? 有什么意义?

【答案】从1946年12月起,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出现新的高潮:

(1)1946年11月底12月初,国民党上海当局禁止摊贩营业,并逮捕摊贩近千人,摊贩愤而反抗,成为全市性的反抗斗争。

(2)1946年12月,北平发生美军强奸北大女生的事件,激起北平及全国学生界的极大J 赓慨,北平各校学生相继举行抗议美军暴行大会和游行,并波及各大城市,形成全国“抗暴”斗争的第一个浪潮。

(3)1947年5月,爆发了要饭吃要和平要自由、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0”学生运动,运动波及北京、上海、南京等地。

(4)1947年2月28日,台湾发生了“二二八”起义,起义最终被镇压。但台湾人民在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领导下继续与美蒋斗争。

(5)此外各地的粮价暴涨,城市贫民掀起了广泛的抢米风潮。

这样中国境内就有了两条战线。国民党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国民党统治区的学生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是第二条战线。第二条战线的出现,给国民党以沉重的打击,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的斗争。

10.试述中苏关系是如何走向恶化的。

【答案】中苏两党、两国曾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但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大论战。中苏之间也由两党意识形态的分歧发展到两国关系的破裂。

(1)分歧的由来

①中苏之间的分歧,首先发生在苏共和中共两党之间。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对内全面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