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903地质学基础B[专业学位]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气压系统有哪几种类型? 系统中的气流有何特征?
【答案】(1)气压系统主要包括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两种类型。
(2)系统中气流的特征为:
①气旋是指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水平空气涡旋,也是气压系统中的低压。北半球气旋中低压的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南半球的气旋则呈顺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
②反气旋是指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空气涡旋,也是气压系统中的高压。北半球反气旋中,低层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南半球反气旋则呈逆时针方向向外辐散。反气旋的水平尺度比气旋更大。
2. 试说明古猿(动物)与猿人(早期人类)的根本区别和识别标志?
【答案】(1)古猿(动物)与猿人(早期人类)的根本区别
古猿与猿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仍停留在动物本能的劳动形式,只会使用天然工具; 而后者己经有意识地能够自己制造工具。
按照制造工具的工艺水平和相应的身体结构特征(如骨骼粗壮程度、脑容量大小、直立行走姿态等),史前人类可以区分为猿人(含早期猿人,又称能人和晚期猿人,又称直立人),古人(早期智人)和新人(晚期智人),共3类4个阶段。猿人阶段创造了旧石器早期文化,古人阶段发展为旧石器中期文化,新人阶段则从晚期旧石器转入新石器时期文化。
(2)古猿与猿人的识别标志
有意识的自己制造工具是是识别古猿与猿人的根本标志。
3. 解释何谓自然灾害的减灾系统和防治工程。
【答案】(1)自然灾害减灾系统
①组成
自然灾害系统一般是由各级政府领导和协调建立的综合性职能机构,具有权威性、社会性、专业性、技术性和救助性特征。
②职能
其主要职能包括制定减灾政策,确定灾害风险、发布灾情公报、决定减灾方案、领导减灾活动,以保证在当前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上,尽可能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维持社会的稳定。
(2)自然灾害防治下程
①自然灾害的防治工程是减灾活动中最直接的措施。通过工程手段治理和改善灾害系统的致灾环境,减少灾害产生的条件,以达到预防和减轻灾害的目的。
②不同灾害采取的工程治理措施不同,需要根据灾害的成因和现象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以最终确定运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有效、经济、简单和实用。
4. 解释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答案】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5. 什么是生物的指示现象? 它在人类生产活动中有何作用?
【答案】(1)生物的指示现象
生物的指示现象是根据生物种或它们的群体、或生物的某些特征来确定地理环境中其他成分的现象。
(2)作用
①生物的指示作用表明,各个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处于紧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掌握了它们之问有规律的联系,就有可能利用一个要素的特征去认识另一个要素的存在。
②生物的水指示现象一直受到重视,特别是利用生物指示水质变化早己为生物学家、防疫工作者所熟悉,可借此对水质污染程度作出评价。
③植物和它们的群落还具有指示岩石、矿体的地质指示现象。在表示地质构造方面,最简单的联系是植被常沿断裂带呈线性分布。在断层错动地区因岩性不同,植被类型也因之发生变化,借此可判断断层的存在。
④借助于植物指示现象可以寻找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在古生物学中利用生物化石确定地层的地质时代,根据古生物的生态学特性和共生沉积物情况重建古地理环境演变史等,也是生物地质指示作用的应用。
6. 风沙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防治风沙移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风沙作用是指风挟带沙粒沿地表流动时对地面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等过程。风沙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或风成地貌。
(1)风沙地貌的形成条件
①风沙作用发生条件
地表特征、风动力状况是风沙作用及形成风沙地貌的基本条件。
a. 平坦的地面以及开阔的内陆盆地,有利于气流的运行,同时往往堆积有比较丰厚的碎屑物质,为沙丘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物质来源。
b. 干旱区雨量稀少,蒸发强烈,土质干燥,地表植被稀疏或完全裸露。因此有利于气流对地面的直接作用,从而引起沙粒的吹扬和沙丘的移动,使地面受到风沙的侵蚀。
②风沙流的形成
风沙流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沙源及强劲的风力。干旱地区由于地面裸露,受强烈的口照后地面温度急剧升高,造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因此易出现强烈的狂风,为风沙地貌的发育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2)防治风沙移动的措施
①建立草方格沙障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高,费工大,但对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草方格沙障不仅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而且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②化学粘合剂固沙
a. 化学固沙是通过喷洒粘合剂等化学物质在流沙表面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强度的刚性壳层、柔性固结层或弹性固结层,使沙丘表面形成保护层,隔绝气流与松散沙层的直接作用,达到防治沙害的目的。
b. 固沙剂一般都具有粘结性和渗透性,沙粒之间存在微小通道,当固沙液喷至流沙表面,液滴渗入沙体,除与沙粒以简单粘结作用胶结外,还存在固沙剂颗粒的电性或功能团与沙粒之间产生电荷作用、分子内力作用等复杂过程,形成连续或非连续网状结构,将沙粒粘结在一起,使流沙表而形成一定厚度的结皮。
③植树造林、建立沙尘暴的预报体系、加强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
④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关心、爱护环境,自觉地参与改造和建设环境,形成全社会的风尚。
⑤发展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
7. 气候突变的时间范围和历史事实是什么?
【答案】气候突变的时间范围和历史事实列举如下:
(1)地史中的大冰期
地球历史中曾多次出现大规模冰期和暖期的交替。最近三次全球规模大冰期出现于第四纪(2~3百万年前)、石炭-二叠纪(2.7-3.1亿年前)和晚元古代后期(约7.0-7.5亿年前),间隔分别为2.6-3.9亿年。
(2)第四纪的冰期旋回
20世纪初期,大冰期内部存在明显的冰期和间冰期冷暖气候交替旋回。以第四纪大冰期为例,
德国彭克和布吕克纳根据阿尔卑斯山冰川沉积,建立了经典的4次冰期模式,以后推广到世界各地。后来的研究证明由于后期冰川作用往往刨蚀破坏前期冰川遗迹,上述模式并不能代表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完整历史。
(3)气候突变一般看作是地内因素对于地外动力机制的非线性反馈,或称为天气一海洋一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