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之新闻理论新编内部冲刺班模拟题1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的职能
【答案】新闻的职能是指新闻应具有的和新闻下作内容及目标直接相关且能够有效达成预期新闻工作目标的特定职务功能。新闻本来的、特有的职能为报道事实和传递信息,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新闻的运用日益广泛, 它的职能也随之逐渐增多。例如宣传思想观点、传播文化知识、表达舆论、指导工作等。但这些职能都不能离开报道事实这一根本职能而单独发挥, 否则新闻的特性就消失。
2. 模式示范论
【答案】模式示范理论认为, 大众传播能够描述模式化的行为。受众与媒介内容的接触, 为自己提供了一种学习的对象, 可以从中学得一系列行为方式, 这些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人们处理反复出现的问题的永久性方式之一部分。也就是说, 媒介内容对受众的行为具有模式化的示范效果。
3. 新闻发现力
【答案】新闻发现力是指新闻工作者凭借职业敏感发现和开掘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信息, 或找到他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的能力。
4. 信息
【答案】信息是指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 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规律。信息必然包含着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 这是信息最基本的特点。从与新闻报道相结合的认识角度出发, 信息还具备以下特点:①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 ②扩缩性; ③组合性; ④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⑤相对性。
5. 社交媒体
【答案】社交媒体(SocialMedia ), 又称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 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 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
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社交媒体的产生依赖的是WEB2.0的发展, 如果网络不赋予网民更多的主动权, 社交媒体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 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技术支撑那么多的互动模式, 那么多互动的产品, 网民的需求只能被压制无法释放。如果开发者没有意识到网民对于互动的、表达自我的强烈愿望, 也不会催生那么多眼花缭乱的技术。社交媒体正是基于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才得以发展。
6. 广播
【答案】广播是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广播电台最早是娱乐工具。1920年8月31日, 美国底特律8MK 实验电台广播了一条关于密执安州州长的新闻。这条新闻被认为是最早的广播新闻。1920年10月27日, 美国商务部向匹兹堡的KDKA 电台颁发营业执照, 根据美国商务部记载, 这是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11月2日晚上8点, I}KA电台开始播音, KDKA 电台的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掀开了世界新闻事业新的一页。1940年12月30日, 延安的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呼号为XNCR , 发射功率约300瓦, 这是中国共产党所创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纪念日。
二、简答题
7. 新闻真实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案】(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实质
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实质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
(2)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一般要求
新闻真实性作为新闻工作的一项普遍性原则, 其基本要求是, 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完全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和报道事物。新闻要想做到真实, 必须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①基本要素准确无误
这是对新闻报道最基本的要求。新闻报道一定要保证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 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必须准确无误。即新闻报道中的人要确有其人, 事要确有其事, 时间和地点也须毫无差错。这是新闻形成的前提和构成的元件, 也是新闻存在的最基本条件。
②引用材料准确可靠
新闻报道中所引用的材料, 包括引语、数据、事例等必须做到准确可靠, 即使是每一个细节也须完全与客观实际相符, 不能凭主观想象任意夸大或缩小, 更不能随心所欲, 生编硬造。
③背景材料全面真实新闻中报道中所使用的背景材料必须完全真实, 而且要做到全面、客观、实事求是。不能用实用主义的态度选取背景材料, 任意取其所需, 弃其不欲, 更不能有意掩盖真相, 不讲实情。
④综合概括符合实际
新闻除了报道某一具体事件外, 有时还要对涉及这一事件的大量相关事实进行综合和概括。对这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