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809无机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从
分子结构方面讨论为什么它容易解离为
分子中有两个离域
。
, N-N
距离为
。显然
距。
【答案】
在
键, N-0
的距离为
离偏大,
分子中不形成离域的键, 分子中O 的电负性大于N , 使N 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变小, N-N
轨道发生重叠后形成的负电区中电子云密度小. 使N-N 距离大。所以, N-N
键容易断开生成
图
2. 向一含有三种阴离子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为止. 过滤, 当用稀硝酸处理沉淀时, 砖红色沉淀溶解得到橙红色溶液, 但仍有白色沉淀. 滤液呈紫色, 用硫酸酸化后, 加入
, 则紫色逐渐消失. 指出上述溶液中含哪三种阴离子, 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答案】三种离子分别为
:
(砖红色
) (白色
)
3.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时预言了一些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存在, “类铝”就是其中之1941K , 沸点分别一.1879年, 门氏预言的“类铝”被发现. 当时他已知:Ca 与Ti 的熔点分别为1110K 、为1757K 、3560K , 密度分别为溶沸点和密度, 并与现代数据对比.
【答案】“类铝”的熔点=(1110+1941)K/2=1526K 沸点=(1757+3560)K/2=2659K 密度
=
钪的熔点是1814K , 沸点是3130K ,
密度是两者比较, “类铝”和钪的恪沸点和密度相近.
试预言在周期表中处于钙-钛之间的“类铝”
4. 解释碱金属硫化物是可溶的, 而其它多数金属硫化物是难溶的原因. 为什么许多难溶金属硫化物都有特殊的颜色?
【答案】
半径大, 负电荷多, 容易被极化而变形, 但碱金属半径大, 电荷小, 且具有8电子构
极化, 形成共价成分很大的化合物,
型, 极化力很弱, 因而它们形成离子性成分很大的化合物, 易溶于水, 而其他金属离子极化力强, 特别是具有d 电子的离子, 不但极化力强且本身变形性也大, 与
故难溶于水. 由于相互极化使电子容易移动, 能够吸收可见光某些波长而显色.
5. 利用热力学数据, 计算按照下列反应方程式制取HCl 的反应能够开始进行的近似温度。
【答案】查阅有关的热力学数据得:
根据
解得:
所以制取HCl
反应的最低温度是
。
6. 预测下列各组配合物的稳定性, 并说明理由.
(1)(2)(3)(4)(5)(6)(7)
或
与与分别与
或
和
和与或
配合
配合
, 因前者中心离子的正电荷高, 离子半径小, 对配体的引
, 依照软硬酸碱理论
,
为硬酸, 而碱的硬度
为软酸
,
, 因而
为交界酸
,
与
结为软
和
【答案】软硬酸碱理论:软亲软, 硬亲硬, 交界不稳定. (1)
稳定性(2)
稳定性合更稳定.
(3)
稳定性碱, Cu 与
+
力大, 形成低自旋配合物, 而后者是高自旋配合物.
, 依照软硬酸碱理论
,
结合更稳定.
(4)
稳定性碱, Ag 与
+
, 依照软硬酸碱理论
, 为软酸
, 为软碱
, 为硬
结合更稳定.
(5)Pd(II)与RSH 或ROH 配合, 前者稳定性高于后者. 依照软硬酸碱理论, Pd(II)为软酸, 与软碱的RSH 结合更稳定.
(6)稳定性高自旋配合物.
(7)
分别与
或
配合时, 后者的稳定性高于前者. 因为后者形成了五元螯合
分别与
或
配合时, 前者的
与与
形成配合物时, 采用sp 杂化轨道与配体形成配位键,
因此
存在很大的张力, 不能形成稳定的五元螯合环.
故
环, 存在螯合效应, 螯合物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而当
稳定性高于后者.
因为当结合更稳定.
7. 电解溶盐
【答案】
固体降低熔点;
但
配合时,
五元环中
,
因为
为强场配体
,
为低自旋配合物
,
为
制备金属钠时加入熔点较高,
加入
助剂; 电解溶盐制备金属铍时也加入助剂
. 的熔点不是为了代替
助剂的作用是否相同?
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熔点, 降低能耗; 同时
,
为共价化合物, 熔点低,
加入
是为了增加熔盐的导电性, 因此,
也可以用
与Na 的沸点接近, 降低熔点也减少了Na 的挥发
.
导电性差,
加入
为电解的助剂. 可见,
两反应中加入助剂的作用不同.
8.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1)
(2)
(3)
(4)
(5)
(6)
【答案】(1)在酸性介质中, 用检验, 使
褪色的是
(2)在酸性介质中,
用
淀粉检验,
有蓝色出现的是
。
。
(3)可用(2)的相同方法。 (4)可用
检验,
生成黄色沉淀的是
;白色沉淀的是
(5)可用
检验, 有黑色Ag
析出的是
生成的是
。
(6)可用盐酸检验,
有黄色
。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