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大连大学美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西方艺术的两大美学价值。

【答案】西方文化是由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作为强大的精神动源而运作的

(1)希腊式的美学价值:希腊人向西方艺术提出了一种“古典美”的理想典范,这一理想典范所包孕的美学价值可以体现为以下三个观念。

①希腊人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完满的神圣秩序;

②希腊人认为人体是宇宙这一大秩序中的小宇宙和小秩序;

③希腊式的古典美学价值还表现为一种强调多样统一的形式观念。

(2)基督教的美学价值:西方文明的另一精神动源是基督教。基督教向西方艺术提供了一种与希腊古典美学价值大不相同的美学价值,它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观念。

①希伯来的超绝宇宙观和上帝的绝对美;

②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基督教的象征主义;

③光和色彩作为上帝神圣力量的象征表现。

西方艺术倾向于把外在的作品而非内在的心境视作实现上述美学价值的依归。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以其不同的精神取向代表西方人有时想合有时截然对峙的精神追求,表现在艺术文化中,则分别体现为西方艺术的两大美学价值和精神,影响、规范着西方艺术家的美学追求。

2. 如何理解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答案】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在美术接受中的所谓“再创造”与“再评价”的接受现象是与人类和人类存在的历史性紧密相连的。

(1)美术作品不管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能面对不司地域的接受者,能超越作者的时代去面对无限的接受者。

(2)美术接受是的无限创造过程还依据作品本身结构的召唤性特征。需要接受者的积极参与填补和具体化作品中的空白和不确定点,完成这个召唤的结构。

(3)历史的发展是由先后之间的差异、区别、变化、不同所构成。社会制度、文化变迁等使得不同历史中的接受主体对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而有所创造。由此,正是从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性,主体存在的历史性,艺术作品结构的召唤性,便构成了美术接受的无限创造性和评价性的客观依据。

3. 如何理解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答案】(1)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美术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能动的认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并改造客体的艺术加工、提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之,我们的理论依据,是能动的反映

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①美术与宗教的区别:在真实性这一点上,宗教与美术是完全不同的。宗教只需要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 而美术则要求真实地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性是美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至于形象性,宗教和美术虽有相似之处,但从本质上说,真正的宗教形象不同于美术形象,只是宗教观念的外化,是普遍观念的符号。作为宗教对象的神,它所显示的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们在对它虔诚膜拜时只能感到一股压迫自己的巨大力量; 而作为美术对象的艺术形象,它所显示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欣赏它的艺术美的时候也认识到自身的本质力量,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

②美术与哲学的区别:哲学在本质上是寻求真理的,虽然有的哲学流派如唯心主义距真理甚远,但它要求真实地“掌握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以在追求真理或真实性这点上,哲学与宗教完全不同,而与美术相同或相似。但是,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哲学却与美术迥异。与美术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形象相比较,哲学是抽象的,“在抽象的最后阶段,作为实体的将是一些逻辑范畴”,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真理,它以普遍性、必然性的形式反映世界或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必然性的内容。这正是哲学与美术的根本不同之处。另外,哲学与美术的区别还在于:哲学主要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而美术则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

4. 简述艺术灵感。

【答案】(1)灵感内涵

艺术灵感是指艺术创作阶段,艺术家的大脑在受到某个外界刺激后,大脑皮层高度兴奋的一种高级的情绪状态和心理机能,激发起了艺术家头脑中的早已生成的各种艺术形象,有一种无限思绪喷涌而出,想一吐为快的感觉。

(2)灵感特点

①突发性、易逝性。艺术灵感的形成是非自然的、偶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来得快去得也快。当艺术家认为思绪堵塞而打算停罢时,创作的思绪又如泉涌般源源不绝。若不及时捕捉,就会从此消失。

②超常性。从精神状况来看,艺术家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其想象力极度敏捷仿佛进入到一种超常的迷狂状态。艺术家的各种知识、记忆,思想片段被集中而有机的联系到一起,创作经验、技巧和能力被充分调动起来。

③独创性。灵感思维的运动往往打破常规思维的格局,具有一种特殊的发现功能和表现功能,使艺术家在创作上能获得许多奇妙不凡的构思,最终结晶为新颖独创的艺术作品。

二、论述题

5. 结合20世纪中国美术家(或设计家)及其作品,论述文化艺术的全球化与地域性的关系。

【答案】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全球化日益凸显,地域性民族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人们的

广泛关注,文化艺术的全球化与地域性形成辩证的动态关系。

(1)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文化和艺术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形成西方文化艺术处于领导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潮流的错觉,而亚非拉等地则尾随其后,亦步亦趋模仿照搬。以我国的绘画艺术为例,我国的画家、艺术家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侵染和影响,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色,同时又处于国际文化的当代性交互大背景下,在一背景下,出现当代艺术不为世界范围内艺术收藏人士钟爱的局面。

(2)考虑文化艺术的全球性的同时,也要考虑文化艺术的地域性。在全球化发展越来越深入的今天,极具地域性的特色文化艺术正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独特艺术体验和感受的表达。以当代绘画艺术为例,同样需要建立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基础上,如果没有文化基础,那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齐白石视笔墨为一切,吴冠中饱含真情的吴氏笔墨,天津谢玉玺七十载扎根笔墨。

(3)18世纪一20世纪30年代,西方文化艺术中心在法国,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美国纽约取代欧洲,成为全世界的艺术中心。而在全球化的时代,文化艺术已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和空前昌盛的艺术前景。艺术家突破地域的限制,在全世界各地流动、创作、展览,从而走向国际化。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亦是如此,大批的艺术家走出国门,甚至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例如,近现代的画家徐悲鸿、吴冠中,当代的画家刘大为、谢玉玺等。

综上所著,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传统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全球共同的标准之上的。在当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艺术的形式与功能不尽相同,有自己的特性和意义,正是文化的多元性和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才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和艺术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