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813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严复的近代报刊活动。
【答案】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曾经留学英国格林尼次海军大学,回国后受聘于天津水师学堂任教习,历时20年。他的报刊活动可以以1895年康有为“公车上书”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
(1)“公车上书”之前投稿《直报》
甲午海战败后,作为中国海军成员的严复痛心疾首,连续在天津《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函)), 《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章,猛烈抨击列强的侵略行径,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在当时的思想界有很大影响。
(2)“公车上书”之后创办并主编《国闻报》和《国闻汇编》
《国闻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1897年10月26日,在维新派办报热潮的推动下,严复与北洋学堂总办王修植等人,在天津集资创办了《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大力鼓吹变法维新。严复并不赞成维新派倡民权、开议院的主张,属于维新派中的右翼。戊戊政变后,该报借助日商招牌,顶住压力,在堤骑四出的恐怖环境中大胆地揭露事件真相,向读者报道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殉难的过程,留下了珍贵史料。之后十年间,严复潜心于翻译工作,思想渐趋保守。
《国闻报》的社论大部分出于严复之手,该报尤注重外报选译和新闻采访工作,“以通外情为要务”。在同时出版的旬刊《国闻汇编》上,严复发表了他翻译的《斯宾塞尔劝学篇》和赫青黎《天演论》,在当时起到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2. 如何认识人物通讯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
【答案】人物通讯是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人物通讯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其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卞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通讯家族中,人物通讯在数量上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2)在记者众多的个人作品集或“经验谈”中,人物通讯(包括人物特写)和采写人物通讯的经验体会所占的比例最大。
(3)人物通讯的发展轨迹方面
①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半个世纪兴盛不衰。
与西方新闻界相比,中国新闻报道中的人物通讯显得十分突出。以表彰先进人物为主要内容的人物通讯以其比重大、兴盛时期长、社会作用显著和发展变化快而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中的突出现象。今天,用人物通讯报道时代英雄和先进人物,以模范事迹和时代精神鼓舞和教育群众仍
然是新闻界的重大任务。
②人物通讯随着时代的步伐发生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舆情和思维模式的变化催生了新的新闻观念和新闻思维,人物通讯的报道内容、报道理念和采写技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a. 报道对象的变化
采写对象从单纯的“高、大、全”式的英雄和模范人物向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人群和弱势群体转移。
b. 报道理念的变化
即向人的回归,先进模范人物的报道理念实现从“神”到人的转变,揭露反面人物也经历了由“鬼”到人的理念转变。从人的视角去看待先进模范人物,也从人的视角去看待普通人或反面人物,显示每位人物的个性和人生曲线,才能使人物真实可信。
3. 简述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答案】《大公报》的“四不”方针是指《大公报》“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1926年,由新记公司接办的《大公报》在天津创刊。复刊号发表《本社同仁之志趣》一文,提出了“四不”方针:
(1)“不党”,指“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拥护之; 其害国者,纠弹之”。
(2)“不卖”,指“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
(3)“不私”,指“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外,并无私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
(4)“不盲”,指不“随声附和’夕、不“评低激烈,昧于事实”,以此形成它的特色。“四不”方针体现该报追求的新闻客观、经济独立、言论公允、服务公众的报业精神。
4. 简述新闻语言的风格及其决定因素。
【答案】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新闻语言在符合总体要求,即准确、简洁、鲜明、生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报道、不同的作者应该有不同的语言要求,或者说可以写出不同的风格。
(1)消息与通讯对于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
消息比通讯更惜墨如金,消息的语言是一种具体陈述与抽象概括相结合的语言。
通讯由于承担着展开事实、描写事实、再现事实乃至解释事实的任务,它比消息报道的内容更详细、更深入,它或是对消息所提供事实的进一步必要的补充,或是对消息所报道的全部事实或某一部分事实的“放大”。
通讯报道的范围比消息更广泛,因此,它可以也必须更多地调动各种修辞手法,更多地借鉴文学写作的技巧。一般来说,通讯的语言比消息更形象、更丰富、有更多的感情色彩。
(2)新闻语言风格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
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新闻事实,它的基调是不同的。例如有的题材是严肃的,有的题材是
活泼的,有的题材是华丽的,有的题材是平实的,有的题材是欢快的,有的题材是凝重的等。分清题材的基调。对准确地把握新闻事实,在写作中选用恰如其分的语言表现新闻事实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在确定了报道题材基调的时候,往往也就确定了撰写这篇报道时的新闻语言风格或者色彩。
(3)新闻语言风格还取决于人物报道中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
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对于新闻语言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语言的整体基调,或平淡或激扬。
5. 请简述从事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答案】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理念。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1)真实性原则
①新闻传播活动的本质是传达新近变化的事实信息,这决定新闻报道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 ②新闻真实的内涵包括个体真实和整体真实。个体真实,又称事实真实,是指单个新闻必须确有其事,不能杜撰,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全部属实。整体真实,又称总体真实,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单一新闻能够反映同类事物和社会整体状况,不能以偏概全; 二是一系列新闻报道能够如实反映客观世界的总体面貌。新闻真实是通过个体真实来反映整体真实,个体真实是前提,整体真实是目的。
③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就是在保证个体真实的前提下,努力反映整体真实; 在兼顾新闻价值和媒介立场的同时,努力追求全面的、多角度的报道; 在说真话的同时,努力排除个人主观情感和偏见的影响; 在保证动态真实的前提下,努力追求常态真实和规律性真实。
(2)客观报道原则
①新闻报道是记者的主观意识对事物的反应,因而要尽可能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客观提示新闻事件的原貌,坚持客观报道原则。新闻的客观性是一个相对于新闻报道者的主观性的概念。新闻事实是发生于现实世界的客观事件,这是新闻的客观性。
②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报道者应力求排除主观成见或立场、情感因素的影响,忠实地反映新闻事件的原貌,追求新闻事实与客观形式的统一。
③客观报道的主要手法:将新闻和评论严格区分,新闻报道事实,评论阐述立场; 设计争议的问题,平等提示争议双方的观点和立场; 新闻中设计表态评价时,引用“第三方”言论,忌用“记者认为”; 明确交代新闻来源,表明记者报道是对新闻源信息的转述。
(3)平衡报道原则
①新闻报道涉及社会各阶级、各群体以及新闻事件当事人各力一利益,因而必须坚持平衡报道原则。平衡报道意味着新闻报道应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反映客观事物和客观世界; 意味着对新闻报道应公平地而不是偏颇地对待新闻当事人以及涉及对象各方。
②新闻报道的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新闻媒体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报道在整体上应该全面反映社会生活; 在报道同类新闻时,要兼顾事实的各种类型; 在进行新闻个案处理时,应全面展示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面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