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813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特稿与消息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与消息相比,特稿这种报道体裁具有自身的特性。
(1)消息注重的是报道新闻事件的核心要素,而特稿注重的是报道新闻事件的细节。
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消息的任务是将构成新闻事件的要素简明扼要地报道出去,让受众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特稿的任务是提供新闻事件的种种细节,让受众能够身临其境,对新闻事件的过程可视、可听、可触、可感。特稿往往可以向受众提供新闻事件的生动的进程画面。
(2)消息注重的是报道新闻事件的最新动态,而特稿注重的是报道新闻事件的深层原因和相关影响。
①消息主要是要把新闻事件的最新发展态势、情状、结果告诉给受众,而特稿的一个重要仟务是要把新闻事件酝酿生成的深层缘由揭示出来,把新闻事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关系描述清楚。
②消息中使用的背景资料对主体新闻来说是一种辅助报道关系,特稿则不同,在许多情况下,特稿的核心任务就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解释新闻。
(3)消息注重的是报道整体的新闻事件,而特稿注重的是报道新闻事件中的人物。
消息是要把一个完整的新闻事件告诉给受众,它要报道的是新闻事件中各种因素合成作用的结果。如果是人为事件,消息往往也会更加注重报道人为作用的结果。特稿则往往特别注意报道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描述人物对新闻事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和新闻事件对人物的作用与影响,通过人的行为动机、行为方式、利益得失、情感冲突、命运沉浮的描述与剖析,更加直接、更加生动、更加深刻地解释客观变动与人们利益乃至命运之间的密切关系。
(4)消息有严格的结构框架,而特稿则有自由的表达风格。
尽管消息的结构框架有着多种形式,但总的说来,它的结构关系还是比较严格的。特别是消息中导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位置,这决定了消息的结构有着它相对固定的规则。而特稿的文体却十分灵活多样。它不会受到诸如消息写作中的导语前置、重点前置之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的规则束缚,可以用各种文体形式进行写作,可以是目击记,也可以是对话录; 可以用散文体,也可以用章回体; 可以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正叙事件,也可以从事件的结果入手倒叙事件。
(5)消息多用简洁概括的文字报道新闻,而特稿则多用文学描写的技法报道新闻。
尽管如今文学式描写的技法正在以各种方式向消息写作的领域渗透,但是,通观一则报道的全文,我们往往还是会轻而易举地从文字的表达方式上对消息与特稿的区别一目了然。
2. 如何理解“用事实说话”中的“说话”?
【答案】这里的“说话”,并不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聊天、谈话,而是特指有目的的信息传递,通过报道表达某种意见、观点。从宏观的角度定义,“说话”就是要达到某种传播目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舆论导向。
(1)传播的目的是说话。按照传播学的观点,写新闻是为了传播,而传播本身就含有一定的说话的意义。事实一旦被报道了,就变成了“被传播的事实”。事实的传播总是为了某种目的,即使没有明确的特定目的的事实传播,也总要产生某种影响。“说话”,就是为了通过新闻传播形成社会舆论,从而产生社会影响。
(2)选择就是在说话。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既然是“报道”,就包含着记者的主观行为,即意味着记者对报道对象的选择、叙述、描写与再现,这就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换句话说,都是记者在“说话”。
(3)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从新闻写作的角度讲,写一篇报道,尤其是综合性消息和通讯,总要有一个主题思想,围绕着主题思想才能取舍材料,统率全文。而主题思想就是“说话”,就是记者企图通过新闻报道有目的地传达的信息、表达的倾向性与观点。因此在新闻写作的实践过程中,新闻事实与说话也是无法分家的。
综上所述,“事实”是客观存在; “说话”是主观意图。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形成了新闻写作的基本矛盾,“用事实说话”正是解决这对矛盾的力一法。
3. 新闻背景材料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答案】新闻背景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说明性背景材料
说明性背景材料是指用来说明和解释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环境,人物的行为活动的背景材料。其作用在于能使新闻内容容易为读者所理解、接受,使新闻的意义显得更为清楚突出。
(2)注释性背景材料
注释性背景材料是指用以帮助读者看懂新闻内容,增长知识和见闻的背景材料。它通常包括产品或其他物品性能特点的说明、科技成果的通俗介绍、技术性问题的解释、名词术语的注释、文史记载的知识、风俗人情的介绍等。
(3)对比性背景材料
对比性背景材料是指那些能与新闻事实形成某种对比的材料。通常,这些对比可以从正反、前后、彼此等方面进行。作者通过两类性质不同的材料(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相对比,是非曲直、真假黑白、先进落后,清清楚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的思想倾向不言而喻。
(4)提示性背景材料
它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对新闻事实的意义有所提示的,或对读者有某种暗示作用的背景材料。
4. 请谈谈你对新闻写作“一事一报”的理解?
【答案】(1)定义
“一事一报”,是指一篇新闻稿报道一件事,又称单一事实新闻,具有偶发性、单一性、非连续性的特点。它是最原始的客观报道方法,采用单篇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其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语言简洁明了,篇幅较小。
动态消息报道最常采用一事一报,一篇消息只写一件事。因动态消息要求报道的重点限定在事发当时的这个时段,其内容比较单一。动态消息一事一报,既可突出新闻事实与信息的精要,又可使消息做到篇幅短小、运转灵活,从而保证新闻时效。
(2)适用范围
“一事一报”也常见于以下新闻:
①纯新闻。纯新闻以一事一报为基本原则,重点在于交代何事,即新闻事件的基本内容、发生经过和结果,其他新闻要素则可一笔带过。
②解释性新闻。一些解释性报道可报道单一事实新闻,重点在解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 ③调查性报道。既可用连续报道法,也可以对单一事实一事一报,意在揭示“隐瞒的客观事实”,以深入揭露问题为己任。
④特写。特写也可以事实的客观性为报道的根本,一事一报,集中报道一件事、一种情况或是一个侧面。
(3)评价
“一事一报”的优点在于可以突出新闻重点,使新闻报道新鲜、快速、简短,提高新闻时效性。但相对于其他写作方式而言,“一事一报”的方式可能存在内容单一、片面,缺乏联系的视角等缺点。
5. 新闻记者要加强哪些修养? 为什么?
【答案】写出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仅仅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不够。新闻写作的主体是人,写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人品和修养是一切方法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素质,正确的方法也不能被很好地运用。
党中央领导同志对新闻工作者提出“打好五个根底,发扬六种作风”的要求,更是对记者素质问题全面而具体的阐述。五个根底: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和新闻业务根底。六种作风:敬业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清正廉洁的作风、严谨细致的作风、勇于创新的作风。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的努力方向。这“五个根底”与“六种作风”直接影响着、甚至决定着新闻写作的质量。据此,记者在工作过程中要着重加强政治修养、知识修养、思维修养,加强这些修养对学习新闻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如下:
(1)加强政治修养
记者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肩负着为社会传递信息的责任。从政治的高度来看记者的职责,他要对当时的社会负责,他要为以后的历史负责,这既是一个记者在进行新闻写作时必须首先端正的动机,也是衡量一个记者政治修养的核心内容。写好一篇新闻报道作品“功夫在笔外”,指的主要是记者必须具有的上述政治修养,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思想高度与品位。因此,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