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813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阅读下面这篇短消息,并说明:它属于哪种类型的新闻? 写作上有何特点?

附材料:

中国在悉尼奥运会非常成功,但仍不是体育超级大国

[美联社悉尼(2000年)10月1日电〕如果想找中国在悉尼奥运会上无比辉煌的反面的话,可以看一看男子现代五项比赛,中国名列倒数第一。

当中国的多名奖牌得卞、尤其是那些奥运会冠军准备以民族英雄的姿态凯旋之时,现代五项运动员则在这项很少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或关心的项目中孤独地扛着中国的旗帜。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了解现代五项,更没人练。

男子现代五项比赛倒数第一进一步印证了中国体育官方的说法一一尽管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得了史无前例的28枚金牌,但从总体上讲,中国仍然不是一个可与美俄抗衡的体育超级大国。虽然中国选手在某些项目中有着绝对的优势,但在另外一些项目中相当落后,比如游泳、田径、大多数球类团体项目和现代五项等一些非大众化的项目。

【答案】这篇短消息属于新闻述评。新闻述评是一种有述有评,评述相间的报道式样。其写作的特点是:

(1)典型题材,全局观点

这篇新闻述评是针对中国在悉尼奥运会的表现,尤其是“男子现代五项比赛,中国名列倒数第一”这个典型事实,对于“中国仍然不是一个可与美俄抗衡的体育超级大国”这一带有全局性色彩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2)因事论理,理由事出

这是新闻述评的最佳写法,即让事实的叙述为论的出现铺路,使之水到渠成。这篇新闻述评叙述了中国在游泳、田径等项目上的弱势,得出中国“仍不是体育超级大国”的观点,言之有据,很有说服力。

(3)借人之口,为评增加权威性

述评中的评,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记者直评之外,借“中国体育官方”之口,“尽管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得了史无前例的28枚金牌,但从总体上讲,中国仍然不是一个可与美俄抗衡的体育超级大国”这一句增强了言论的权威性,引起读者的重视,同时也使评论更具客观色彩。

2. 报道角度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报道角度是指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侧重点。选择报道角度在新闻写作中有以下几点作用:

(1)报道角度关系到一篇文章的好坏。

①选择报道角度如同切割钻石的角度一样重要,它关系到一篇新闻报道是否能够有夺目的光彩。好的报道角度呈现于读者眼前之际,如同让人们看到一颗切割精美的钻石,会生出一种端详它、观赏它、研究它的情不自禁的冲动。

②一篇报道是否能够在读者的目光接触‘自的一瞬间就引起读者的关注,并且能够让读者兴致勃勃地读下去,往往取决于报道的角度是否独特。

(2)选择报道角度,实际上就是选择揭示蕴藏在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具体途径。

记者即使是对同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客观变动的全貌及本质形成了大体一致的认识,但是,如果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变动进行说明与解释,其效果也会完全不同。

(3)不同角度可以向受众展示客观环境变化的真实面貌。

对于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客观变动,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表现,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由于客观事物本身往往是多种因素的合成,多种矛盾的集合,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因此,新闻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描述。

3. 怎样才能把新闻报道写得生动?

【答案】写得生动是指把新闻写“活”,即要求新闻报道富有感染力。想把新闻报道写得生动,就必须:

(1)在某些方面“生动”与“具体”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越是写得“具体”就越容易生动。

(2)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一个关键。具体包括:

①在绝大多数新闻事件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或者说,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因此,在写新闻报道时若是抓住了这个最活跃的因素,稿件便生动,便“活”。反之,若是舍去了这个最活跃的因素,稿件就容易死板、千瘪。

②新闻报道对于传播对象,即广泛的不特定的读者群来说,最容易让他们认同的莫过于对人的关心和对人类生活状态的关心。因此,新闻报道里有了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行为、表情,尤其是有对他们的感情与生活状态的报道,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

(3)新闻报道能否生动。与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

无论消息还是通讯写作,都要注意谋篇布局,注意新闻事件的戏剧性和冲突性。生活中存在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如果记者善于抓住矛盾,又善于运用文章的结构把其戏剧性或者冲突性体现出来,那么写出来的报道则波澜起伏。而由折起伏本身就是一种生动。

4. 什么是“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

【答案】(1)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是指新闻传播事业史上一种独特的新闻传播体制,最典型的代表是德国和日本。“二元”结构,最为简略的概括是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对立和并存的社会结构。具体到这两个国家中,就是以往的封建因素和近代的资本因素在这两个国家近代历史中长期并存与对立的现象。

(2)日本和德国的一元社会结构,特别是一元君主立宪政体,对两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根本性质、基本职能的确立及发展的未来方向起到了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并使得两国的新闻传播事业体系也深深地打上了“二元”结构及“二元”因素的特征烙印,从而成长为不同于正统欧美诸国的另一种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类型,即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

(3)日本和德国的近代新闻传播事业“二元”体制实际上是一种介乎封建集权与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之间的半集权、半市场自由化的新闻传播体制,其中,集权的因素以政治系统的形式占据着主导性的支配地位。它的特殊的质、特殊的点就在于这种体制所包含的“二元”结构、因素及其一系列的历史化外显。

(4)“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展现为一种矛盾的割裂,政治集权化与经济市场化的对应,即新闻传媒的政治上“一个声音”和经营上的自由放任,而这种割裂又被强制性地包容在一个奇怪的体制内。一方面,统治者允许甚至鼓励新闻传播媒介在不伤害国家根本体制、保持社会稳定秩序的前提下去赚钱赢利、搞“黄色新闻”、确定新闻本位和先进的企业经营方式; 另一方面,又通过一系列严厉的法规、强大的国家机器来防止传播界“越轨犯规”,并强烈要求传播事业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有益的贡献”。

(5)从资本的元素来看,它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中日益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传播界强烈要求也实行西力一的资产阶级新闻传播理论,以实现新闻传播媒介的独立地位和经营需求。这种要求的外在表现集中体现在“新闻自由”的追求和传播媒介营利观的确定,传播媒介不愿意作为国家的一种工具,而强烈要求它独立于国家政权系统之外,作为一种社会的中介和舆论监督机构,强烈要求传播界有充分的自由来制造和销售新闻商品,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和自身赢利目标的实现。

(6)从封建元素来看,它的存在也来自于深厚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现实的存在。天皇权威、封建等级、藩阀财团、官僚元老、武士阶层、军部势力等,这一系列社会封建集权因素反映到新闻传播事业领域之中,必然构成了一种残缺但却又有力的集权主义强控机制。资本的生殖、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是统治集团所强烈需要的,而市场经济随之派生的资本的自由、资本的社会本位却是统治者所极力压抑、打击、控制的。这就是日本和德国近代统治者始终抓住超经济的国家统治权力和专政工具不放,对社会体制内新闻传播事业的自由主义倾向实施严酷打击、限制矫正政策的根本原因,也是这两个国家产生“二元”化传播体制的根本原因所在。

(7)处于“二元”因素夹缝中的日本、德国近代传播事业最终形成了一种既有较为隐蔽的集权主义原则和控制方式,又能容纳资本主义市场元素某些内容的独特的新闻传播事业体制,这就是一种残缺的、隐蔽的、但又强大的封建集权主义和虚假的、歪曲的、片面的自由主义的奇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