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民族大学现代汉语(跨学科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古今字

【答案】古今字是文字学术语,是指表示同一个词由于时代的变迁而采用的不同的字。古今字是指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从而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它也是汉字发展的一种孽乳现象。

2. 谓词性词组

【答案】谓词性词组是指语法功能和谓词相同的词组。词组的功能是由它相当于哪类词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称为谓词性词组,通常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谓词性词组可以细

,偏正词组“不来”,连谓词组“来帮助分为动词性词组和形容词性词组。比如动宾词组“请他”

他”。

3. 异读词

【答案】异读词是指读音有差异但词义完全一样的词。例如“教室”有和两种

,读法,但意义都一样。这种词语就称为异读词。国家语委于1985年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作为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标准。异读词读音规范有三种情况,一是合并多种读音,二是从俗改音,三是明确读书音和口语音。

4. 押韵

【答案】押韵是诗歌艺术的重要因素,又称“压韵”。汉字每字一音,一般皆有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押韵就是把韵母相同的字用在诗歌的某行句尾,以增强音乐性,使其有回旋迭荡之美,并易读易记,悦耳动听。因押韵的位置通常在句尾,又称“韵脚”。诗经中的押韵格式流传至今最为普遍的有三种韵例:

①从句中位置来看,句尾押韵是最普遍的押韵方式;

②从一章中所用的韵数来看,一韵到底和换韵;

③从韵脚之间的距离来看,情况比较复杂,又可以分为句句押韵、隔句押韵和交韵三种。

5. 撮口呼

【答案】撮口呼是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例如,üan , üe 等音。它是四呼中的一种,四呼是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型分的类。把韵母开头的发音按唇形和舌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开、齐、合、撮四个呼。

6. 主谓谓语句

【答案】主谓谓语句是指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从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和主谓短语里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是施事还是受事以及其间的关系等方面来看,主谓谓语句大体有五种类型:①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受事││施事——动作。②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施事││受事——动作。③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④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⑤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等。

7. 借代

【答案】借代是一种曲婉表达意思的修辞方法,又称代称、代用。它是指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有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取代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五类:①特征、标志代本体,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②专名代泛称,如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③具体代抽象,即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括的事物,如“你该记得从前那些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 ④部分代整体,如“二孔明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

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⑤材料、工具代本体,如“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去商量”。

二、简答题

8. 普通话中表达疑问的手段有哪些? 分别举例说明。

【答案】普通话提问的手段,主要有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或疑问格式("V 不V ”,有时只用一种手段,有时兼用两三种。其中句调是不可或缺的。 等)

疑问句根据提问的手段和语义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是非问

它的结构像陈述句,只是要用疑间语调或兼用语气词“吗”“吧”等(不能用“呢”)。它一般是对整个命题的疑问。回答是非问句,只能对整个命题作肯定或否定,用“是、对、嗯”或“不、没有”等作答复,或用点头、摇头回答。

(2)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和由它组成的短语(如“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作出答复,句子往往用升调。

(3)选择问

用复句的结构提出不止一种看法供对方选择,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

(4)正反问

由谓语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的格式构成。粗分为三种疑问格式:

, ①V 不V (来不来)

,省去后一谓词, ②V 不(来不)

③先把一句话说出,再后加“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一类问话格式,常带语气词“呢、

啊”等。

9. 列表分析下列各个音节的结构方式,并指出其韵母是韵母四呼中哪一种。

良li áng 高g āo 铁ti ě 远yu ǎn 关gu ān 爱ài

舟zh ōu 步b ù 威w ēi 雅y ǎ 权qu án 鹅é

【答案】开口呼:高、爱、舟、鹅

齐齿呼:良、铁、雅

合口呼:关、步、威

撮口呼:远、权

10.近几年,网络上开始流行“囧”“槑”“烎”等字。你怎么看待这些符号的性质? 它们未来的发展将会如何? 请运用语言文字理论进行分析。

【答案】(1)“囧”“槑”“烎”等符号具有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其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社会预定俗成的,没有本质上的必然的联系。

①“囧”是一个象形字,它就像一张脸,里面的“八”像下垂的眉眼,“口”就像张开的嘴巴,于是这一表情就被网民赋予了以上诸多含义,在网络上可以表达郁闷、悲伤、无奈、无语、失望等诸多意义。

②“槑’,,从结构上分析,它是由两个“呆”构成的,网民称此“比呆还呆”,它被用来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是形容词。

③“烎”拆分开即为“开火”,它表达一种特殊的竞技心态,成为网民们形容“遇强则强,斗志昂扬”的流行语,既传神,又达意。

(2)网络语言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网络语言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传统语言的纯度被网络语言稀释的时候,无论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支持还是反对,它都将作为一种客观现象继续存在下去。汉语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网络流行字是语言发展规律的一种结果。虽然网络语言给汉语的规范化、纯洁性带来极大的冲击,但不可否认,网络语言确实也为汉语注入了新鲜成份。

(3)“囧”“槑”“烎”等符号的未来

①我们对网络生僻字的流行应该理性辩证地看待,既不能盲目吹捧,也不能一概扼杀。对待网络语言,应该抱着接受和引导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禁止了事。网络语言本身具有随意、简约、多变性等特点,网络上出现和使用这种特殊用字,属于网民间的自娱自乐,可以容忍; 而在目前的书面语中,我们则要按照规范,严谨使用这种特殊用字。至于这些字能否被全社会认可和接受,则需要经过网络和日常生活更大范围、更严格的筛选。网络用字能走多远,只能交给时间检验。

②“网络文字学”这一称呼的出现,是对“囧”“槑”“烎”等网络用字的新思考。这一学科能否真正确立并继续发展,要看类似网络汉字的发展前景。就目前而言,它的出现至少首先拓展了语言文字工作者的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