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民族大学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通感
【答案】通感是汉语修辞格的一种。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互相补充、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也就是说,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也会出现相互沟通与补充交错,以此来更好的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2. 双关
【答案】双关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其基本类型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谐音双关,又称谐声双关、字音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同音、近音、音似的条件构成双关; 语义双关,又称意义双关、借义双关,是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构成表里两层意思。
3. 存现句
【答案】存现句是指表示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又称存现宾语句。存现句可以细分为存在句、出现句和消失句三种。它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是用来描写环境或景物的一种特定句式,其句首不能出现施事或受事名词,而时地名词有时可以隐去。存现句的宾语中心是施事,宾语中心前常有数量词组作定语。句首若有处所词语,处所词语即为句子的主语,构成主谓句,如:“台上坐着主席团。”若有时间词语,时间词语则为句子的状语,构成非主谓句,如:“今天要走十个人。”
4. 兼类词
【答案】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具有A 和B 两类词的语法功能,意义上又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兼类词。汉语里兼类词比较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名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经历”; 一种是名词与形容词的兼类词,比如“错误”; 还有一种是形容词与动词的兼类词,比如“讨厌”。词语的兼类是一种词语活用现象,兼类只是就词的静态形式而言,一旦词汇进入具体的语境,它的词类也就确定了下来。
5. 异形词
【答案】异形词是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例如:“笔画”和“笔划”、“按语”和“案语”、“唯一”和“惟一”等等。实际的使用当中,除了书写的差异之外,它们还有使用频率的不同,但是一般不会造成误解。
6. 通用汉字
【答案】通用汉字的范围比常用字大,它是指一个时期的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汉字信息处理所需要使用的汉字。现代汉语通用字则是指现代所需要使用的汉字,它不包括很生僻的、专门用于古汉语的用字,也不包括专业用字。
7. 短语
【答案】短语是指由词逐层组成的语言单位。短语表示一定意义,是造句成分,可以单用,多数能单说。它可以分离,中间可插入别的成分。短语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可以按照功能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等; 而按照结构则可以分为联合式短语、动宾式短语、偏正式短语、主谓式短语和述补式短语基本类型。
二、简答题
8. 基本词汇和常用词汇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案】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是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和常用词汇之间有什么区别:
(1)范围不同。基本词汇是词汇的核心部分,是反映基本生活现象的的词义基本没有变化一直沿用的词汇; 常用词汇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既有基本词汇也有一般词汇中比较活跃的词汇,词义变化发展较快。
(2)数量不同。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它包含的词比常用词汇中的词少,却很重要,它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为全民所共同理解。常用词汇数量多,不一定为全民族的成员所普遍掌握,它可以只在某一领域或语体中常用。
(劝特点不同。基本词汇具有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的特点。基本词汇是新词产生的主要构词成分:常用词汇没有基本词汇那样强的稳固性,但却有很大的灵活性,词汇的发展演变一般都体现在常用词汇中。
9. 下列带点的词的色彩义有无变化?
真是地方 什么东西 ....
瞧那长相 有派头 ....
硬了点儿 有点研究 ...
(批评)还尖锐 (批评)太尖锐 ....
【答案】(1)“地方、派头、讲究”由中性变成褒义。
(2)“东西、长相”由中性变成贬义。
(3)“硬了点儿”说明“硬”得过格了,含贬义。
(4)“批评还尖锐”,认为“尖锐”得合适,应该尖锐,“尖锐”含褒义; “批评太尖锐”,认为“尖锐”得过火了,含贬义。
10.汉语在世界语言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较高的语言之一。
(1)汉语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
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在国际交往中,它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全世界说汉语的人有十亿左右,几乎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现在国际上,研究汉语的机构不断建立,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越来越多。
(2)在历史上,汉语对邻邦的语言产生过巨大影响
其中受影响最深的是日本、朝鲜和越南。这三个国家的语言都大量地吸收过汉语的语词,甚至依靠汉语借词作为构成新词的基础。在过去,它们还长期使用过汉字。日本后来虽然根据汉字创造了日语的字母一一假名,但至今也还保留一千多个汉字,和假名同时使用。韩国、新加坡也仍然使用汉字。
11.简述句末点号同语气的关系。
【答案】句末点号与句子语气的关系十分密切,表示陈述语气要用句号,表示疑问语气要用问号,表示感叹语气要用叹号。但是,语气有四大类,句末点号只有三个,两者不是一对一的关系。句子的祈使语气与句末点号是一对二的关系,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用叹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可用句号。
12.请问汉语非主谓句和主语省略句有什么区别?
【答案】非主谓句是指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它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单词加句调形成。主语省略句是指在使用中因前文中己出现该句主语承前省略而形成的主谓句。两者的区别是:
(1)主语省略句的主语虽然省略了,但它是确定的,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补出来省略的部分; 非主谓句不同于主语省略句,它是无需补出或者无法补出其他成分的句子,如硬要人为地补上一个主语,所补的主语也往往是不确定的,或不自然。
例如:一“昨天你看电影了吗? ”
——“看了。”答句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我”。
“刮风了。”是非主谓句,不可以补出“天”作主语,因为这种说法不合汉语习惯。
(2)非主谓句没有上下文或一定语言环境,一般来说所表达的意思也是完整明确的。主语省略句是主谓句承前省略而成,它与一定的语境相联系,缺少语境则会表意不明确。
13.你对社会上某些人提出恢复繁体字、废除简体字的观点是如何看的?
【答案】这种观点是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汉字的字体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几个发展阶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