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理工大学952经济学综合(含微观与宏观)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试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环境保护问题的实质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答案】(l )环境保护问题的实质之所以存在环境保护的问题,其根本的制度原因就在于现有的制度安排下,环境存在着强烈的外部性。
①环境污染与破坏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污染者及破坏者所承担的成本远小于社会承担的成本,仅受自身成本约束的污染者及破坏者最终会使环境污染与破坏超出社会最优量,即超过环境的耐受值。
②环境保护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保护者所获得的利益小于社会的收益,仅受自身利益激励的保护者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环境保护。
因此,在环境污染与破坏泛滥、环境保护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环境问题是一个必然。在环境问题上,制度安排的成败就在于有没有将这些外部性合理地内部化。当制度将这些外部性合理地内部化之后,决策单位的私人收益将等于社会收益,进而其行为必将与社会利益一致,诸如环境污染及破坏等与社会利益相悖的行为将受到控制,环境问题也将逐渐解决。
(2)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基本思路
①强化产权约束。必须明晰和强化资源的所有者及其各级代理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使他们各司其职,避免所有权主体的虚设。在资源所有权不可让渡的情况下,必须完善资源使用权的初次分配,使得资源使用权可以自由交换,进而优化资源配置。
②矫正制度,征收环境税。环境税是指对一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单位及个人按其开发、利用程度征收的一种税收。以税收的形式为环境付费,也符合环境作为公共物品的属性。
2. 论述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及主要均衡战略。
【答案】(l )博弈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博弈论被应用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研究领域。近20年来,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博弈论的应用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发展。
在每一个博弈中,至少都有两个参与者,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一组可选择的策略。作为博弈的结局,每个参与者都得到各自的报酬。每一个参与者的报酬都是所有参与者各自所选择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博弈均衡是指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策略的状态。任何参与者单方面
改变均衡策略都会降低自己的报酬。
(2)博弈论的主要静态均衡策略包括:
①占优策略均衡。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也就是说,如果某一个参与者具有占优策略,那么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该参与者确信自己所选择的策略都是最优的。一般来说,由博弈中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②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指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纳什均衡只要求任一个参与者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策略选择的条件下,其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的。
③最大最小策略。最大最小策略是指博弈者所采取的策略是使自己能够获得的最小收入最大化。最小收入是指采取某一策略所能获得的最小收入。最大最小策略是一种保守的策略而不是利润最大化的策略,博弈者往往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才采取最大最小策略。
(3)动态博弈条件下的策略行动。寡头企业在竞争中并不拘泥于和对手进行默契配合,以便均分高额利润,往往采取一些其他策略来取得竞争的优势。
①首先行动优势。首先行动优势是指在博弈中首先做出策略决定的人可以获得较多的利益。一个重要的策略是“承诺”。承诺并不只是口头上宣布做某种事情,而是包含着采取某些实质性的
行动。承诺是竞争者诱使竞争对手按照自己的意图做决策,以使自己多获得利益的一种策略行动。
②确实可信的威胁。在博弈中,博弈者可以通过对对方实施确实可信的威胁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确实可信的威胁是指博弈者不只是恐吓对手,而是采取某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得这种威胁可信。
③塑造形象。竞争者给自己塑造某种合适的形象,往往也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
④阻止对手进入。一个垄断者可以设置障碍,以阻止潜在竞争对手的进入。一个重要的策略性行动是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超额生产能力。一旦竞争对手进入,就利用这些超额的生产能力增加产量、压低价格。现行垄断者的这一策略性行动将会改变支付矩阵中自己的盈利数值。
3. 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曲线如图所示,试问:
短期成本曲线
(1)这一成本曲线的假定前提是什么?
(2)短期边际成本函数是什么? 它说明了什么?
(3)假定该产业中所有企业的成本函数都是C=Q+100。此时,在一个占有40%市场的企业与一个占有20%市场的企业之间,哪一个企业在成本上占有优势? 是多少?
(4)有人认为该企业的产量水平越高,企业的利润也越高,这种想法正确吗?
【答案】(1)该企业的成本曲线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即具有
式。假设只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那么根据成本方程的线性方程形,均衡劳动量与产量存在线性关系,即L=c+dQ,因此该企业的生产函数为劳动量的线性函数,劳动边际产量为一常数。
(2)该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100+Q,边际成本MC=1,表明增加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追加总成本恒为1。
(3)占有40%
市场份额的企业在成本上占有优势。该产业中所有企业的平均成本函数
。根据短期平均成本函数表达式可知,随着产量增加,平均成本降低。占有40%
市场份额的企业的生产量大于占有20%市场份额的企业,因此其平均成本更低。所以,占有40%市场份额的企业的平均成本比占有20%市场份额的企业更低。
(4)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企业利润为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在市场需求(进而总收益)不明确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利润的高低。
二、计算题
4. 已知某君每月收入120元,全部花费于商品X 和商品Y 两种商品,他的效用函数U=xy,商品X 的价格是2元,商品Y 的价格为3元。求:
(1)为使获得的效用最大,他购买的商品X 和商品Y 各为多少?
(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他获得的总效用各为多少?
(3)假如商品X 的价格提高44%,商品Y 的价格不变,为使他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其收入必须增加多少?
(4)假如某君原有的消费品组合恰好代表全社会的平均数,因而他原来的购买可作为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加权数,当商品X 的价格提高44%时,消费品价格指数提高多少?
(5)为使他保持原有效用水平,他的收入必须提高多少个百分比?
(6)你关于(4)和(5)的答案是否相同? 假如不同,请解释为什么某君的效用水平能保持不变。
【答案】(1)由效用函数U=xy。可得:
商品X 和商品Y 的价格分别为。 ,代入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
可得:, 代入消费者预算方程2x+3y=120,求解可得:x=30,Y=20。
因此,为使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购买30单位的商品X 和20单位的商品Y 。
(2)由于商品X 的边际效用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