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东大学807西方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论述题

1. 环境问题己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试利用相关经济学原理分析:

(1)为什么环境污染不能依靠市场,通常需要政府加以管理?

(2)试分析和比较下列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

A. 关闭造成污染的工厂;

B. 制定排污标准并对超标企业实施惩罚;

C. 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收费。

【答案】(1)环境污染小能依靠市场,通常需要政府加以管理的原因

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来解决,原因是环境污染是外部性问题。外部性使得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不一致,因此造成市场失灵,从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环境污染中存在着外部性影响,潜在的帕累托改进机会并不能得到实现,原因主要有:①存在巨大的交易费用。以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如污染问题为例,由于交易费用足够大,污染者和受害者在如何分配“重新安排生产计划”所得到的好处问题上不能达成协议; ②解决外部性存在“免费搭便车”的现象; ③势力的小对称性。即使污染者与受害者有可能达成协议,但由于通常是一个污染者面对众多受害者,因而污染者在改变污染水平上的行为就像一个垄断者。在这种情况下,由外部影响产生的垄断行为也会破坏资源的最优配置。

(2)分析和比较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

①关闭造成污染的工厂这种做法虽然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实现零污染,但是由此造成的社会产量的损失可能远大于污染的成本,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彻底关闭污染工厂反而有可能造成失业,社会产品供给的减少,从而降低整个经济的福利水平。

②制定排污标准并对超标企业实施惩罚,这种做法称为“限量法”。限量法是有关当局根据其评估,选择某一污染的程度为指标,限定厂商的污染程度不得高于此限量,否则给予重罚。限量法也存在着一定的操作难度:信息是非对称的,企业或许完全掌握其排污的成本等信息,而政府却未必掌握这些信息。因此,政府很难准确地根据企业的污染成本等制定合理的排污标准,从而难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③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收费。有关当局为了控制环境污染,往往对制造环境污染的厂商收取费用,以减少这些厂商滥造污染的现象。这种做法也存在着一定的操作难度:信息是非对称的,政府

很难确切地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从而难以制定合理排污费用,使得既能实现最优排污量,同时又不会使企业大量减产。

2. 作图说明消费者的帕累托最优的含义。

【答案】(l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福利经济学中讨论实现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的理论。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即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只有同时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以及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才能说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2)消费者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要满足交换的最优状态。

图画出了消费者A 、消费者B 消费两种商品X 、Y 的无差异曲线。两条横轴表示消费者A 、消费者B 消费X 的数量,两条纵轴表示消费者A 、消费者B 消费Y 的数量。凸向原点O A ,的实曲线等为消费者A 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O A 的虚曲线

,等是消费者B 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A 、消费者B 的无差异曲线相切于P 1点、P 2点、P 3点,把所有这些切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可得到契约曲线CC ´。因为在消费者A 、消费者B 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因此曲线C 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契约曲线就是帕累托最优点的轨迹,曲线上的交换都是最大满足的交换。在契约曲线外的D 点,消费者A 、消费者B 两人的边际替代率不同,从而不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此时,可以通过把商品在消费者A 、消费者B 之间重新分配,从而在不减少消费者A (或消费者B )的效用的情况下,提高消费者B (或消费者A )的效用。如果重新分配沿I B 进行,则到达P 3点时没有改变消费者B 的效用,而消费者A 的效用从提高到; 同理,也可以沿着进行。这种重新分配的结果使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满足了交换的最优条件。

图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3. 某人有收入R 元,欲购买商品x ,请分析他的购买决策是如何做出的,推导出x 的需求曲线,如果坚持认为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则他的效用函数具有什么形式。

【答案】(1)商品x 需求曲线的推导

商品x 的需求曲线可以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来推导。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如图所示。

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推导

如图所示,从价格—消费曲线的推导可以看出,价格—消费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商品1的价格与商品1的需求量之间—对应的关系。这就是:在均衡点E 1处,商品1的价格为P 1,则商品1的需求量为X 1,在均衡点E 2处,商品1的价格由P 1下降为P 1,则商品1的需求量由X 1

2232

311211增加为X 1。在均衡点E 3处,商品1的价格进一步由P 1下降为P 1,则商品1的需求量由X 1再增加为X 1。根据商品1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问的这种对应关系,把每一个P 1数值和相应的均衡点

上的X 1数值绘制在商品的价格—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图(b )中的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在图(b )中,横轴表示商品1的数量X 1,纵轴表示商品1的价格P 1。图(b )中需求曲线X 1=f(P 1)上的a 、b 和c 点分别和图(a )中的价格—消费曲线上的均衡点E 1, E 2和E 3相对应。

(2)效用函数的形式货币边际效用设为λ,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即λ不变,则该消费者的效用

,此效用函数是拟线性的。 函数为U=U(x )+λ(R-P 1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