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931勘探地球物理基础(含电子技术)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判断题
1. 一般地说,湖泊的面积常常是很快的缩小乃至消失(即存在的地质时期较短),它对人类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
【答案】对
2. 差异风化是指产出在不同地点的岩石遭受的风化速度和风化方式不同。( )
【答案】错
【解析】差异风化是指由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差异,不同岩石的风化速度和风化程度不同。在相同的风化条件下,常常在地表形成凹凸不平的地貌现象。
3. 雪线以上地区都能形成冰川。( )
【答案】错
【解析】多年的积雪经重力或冰河之间的压力,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川。
4. 地层剖面中,沉积物质由下而上呈由粗到细的变化层序称海进层序。( )
【答案】对
5. 潜水面的分布状态是, 在横向上随地形的起伏而起伏,在高度上随季节的改变而变化。( )
【答案】对
6. 山岳冰川的分布与运动不受地形控制。( )
【答案】错
【解析】山岳冰川主要发育于低纬度山区,受温度和地形的影响。
7. 湖泊的沉积作用过程也就是湖泊发展和消亡过程。( )
【答案】对
8. 粘性泥石流因含固体物质多、水量少、粘度大。所以其侵蚀能力与搬运能力都很小。 ( )
【答案】错
【解析】粘性泥石流侵蚀能力大,搬运能力小
9. 在北半球,由南向北流的河流较易侵蚀河流的右岸。( )
【答案】对
10.地球上沙漠的分布与大气环流程式有关。( )
【答案】对
11.河流入海处的沉积物皆是河流搬运来的机械碎屑物。( )
【答案】错
【解析】也可能是海洋沉积的物质。
12.风成砂中一般不含有任何生物遗迹。( )
【答案】对
二、填空题
13.断层面倾斜,上盘上升者称_____断层;上盘下降者称为_____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近于直立且断盘作水平方向的相对运动者叫做_____断层.
【答案】旋转、冲、辗掩
14.研究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需掌握的是矿物的硬度、_____、_____、密度和比重
【答案】解理、断口
15.常见的物理风化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及_____等。
【答案】温差、冰劈、层裂、盐类的结晶与潮解
16.“次生”的较年轻的玄武岩,富含铁和钛,仅出现于低洼的_____区。
【答案】月海
17.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有_____、_____、_____。
【答案】走向、倾向、倾角
18.板块构造学说建立的基础是_____和_____。
【答案】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
19.晚古生代包括_____三个纪,其代号分别是_____
【答案】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D 、 C 、P
20.河水中属化学搬运的溶解物质最主要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离子。 【答案】
21.河流的下蚀作用强度与_____、_____、_____及_____等因素有关。
【答案】河水的流速、水中的泥砂含量、河床的岩石性质、地质构造
22.内力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作用。
【答案】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活动
23.内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湖泊有_____、_____、外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湖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答案】构造湖、火山口湖、河成湖、溶蚀湖、陷落湖、冰成湖、海成湖、风蚀湖、堰塞湖
24.河流的溯源侵蚀作用常可产生以下三种结果;一是_____:二是_____三是_____。
【答案】河谷加长、引起分水岭的降低或迁移、造成河流的袭夺
三、名词解释
25.沿岸堤
,是指由激浪流将沙或砾石以及贝壳碎片堆积在高潮线附近而【答案】沿岸堤又称“滨岸堤”
形成的堤状堆积体。它的延长方向与岸线平行,高数米,长数百米至数公里。是堤式海滩的组成
,也可成为一组大致平行的堤出现。部分,其前缘是砂质海滩。可以单一出现(表示岸线的稳定)
26.岩基
,处于山脉的核部,【答案】岩基是巨大的岩体(一般大于100km2,甚至可超过数万km2)
它们是由于大规模的深位运动而形成的,所以大片岩浆缓慢地冷却,形成结晶体大的岩石(如花岗岩)。后来,它们由于长期剥蚀作用而出露,成为广大的高地。岩基的边缘陡削地下降到未知的深度,而侵入体与之接触的围岩常常由于热力接触而变质。
27.水平运动
【答案】水平运动是指沿着地球球面切线方向发生的地壳运动。水平运动的大尺度地质表现是:地质体发生大规模水平位移,地壳物质遭受强烈的挤压作用,广泛发育线性褶皱和逆冲断裂的造山带; 或者是因伸展作用使岩石圈发生水平拉张而形成的地堑或裂谷系; 或者因扭动作用而形成区域性剪切构造网络等。
28.波状层理
【答案】层系界面为波状起伏的曲面,相邻界面可以相交也可以不相交,总的延伸方向与层面平行。纹层也与层系界面斜交,但有时不太清晰
29.地层层序律
【答案】地层层序律是丹麦地质学家N. 斯泰诺通过对意大利托斯卡纳地质构造的观察,于1669年首先提出的,它是地质学基本规律。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这一原理称地层层序律,也称叠覆原理。根据岩层空间几何位置的上下叠置关系,可以判定岩层形成时间的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