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706社会学概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泰罗制

【答案】弗里德里克·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放在计划、标准化和在作业层改进人的努力方向,以便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工人的生产效率,使劳资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2. 初级社会群体

【答案】初级社会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由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

3. 社会不平等

【答案】社会不平等是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就是人们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对社会不平等的考察,就是关注各种社会资源、生活机会在不同人群中分配方式的差异。考察社会不平等的第一对范畴是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二对范畴是稳定性不平等和暂时性不平等。

4. 社会性别

【答案】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表现的模式。其含义包括:社会性别不是从染色体性别开始,依次决定后面的各个层次; 各个层次之间并不必然应该统一; 社会性别不是一个固定的范畴,而是容易变化的,尤其是可以通过互动和冲突而变化。

5. 依附理论

【答案】依附理论认为,造成不发达国家之“不发达”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以及由这种依附所导致的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和掠夺。

6. 社会指标

【答案】社会指标是对受规范约束的直接利害关系所作的一种统计,它便于人们对社会主要方面的状况做出简明的、综合的和公平的判断。

7. 内群体

【答案】内群体是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在内群体中,成员具有相互爱护及相互同情的情操; 与同属于一个群体的人在一起,彼此容易认识和了解,因而感觉自然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多以内群体为中心。内群体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在1906年提出来的。他试图通过内群体与外群体两个概念来描述群体成员对自己人或别人群体的感情。

8. 操作化

【答案】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狭义的操作化是指命题和概念的操作化,即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之变为经验层的、能够直接测量的概念的过程。广义地,操作化也可以包括研究课题的具体化。

二、简答题

9. “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的特点

【答案】(1)发展逻辑的改变美国社会学家列维将“早发展”国家称之为“内源发展者”,把“后发展”国家称之为现代化的“后来者”。

①现代化的“后来者”的优势:

a. 他们不是在未知领域内探索,因而对于自己的行动方向能够具有更为明确的概念;

b. 有可能直接采用和借鉴甲发现代化国家已经形成的计划、技术、设备和组织模式;

c. 存在着跳跃性发展的可能性;

d. 后来者国家的领袖可以通过展示其他国家或地区已达到的成绩而加强其领导;

e. 可以从己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中获得资本和技术上的帮助。

②“后来者”面临的不利因素:

a. 为了进入现代化过程,后来者必须一开始就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从事许多事情;

b. 为了缩短与己现代化国家的在发展程度上的距离,后来者们往往需要使自己的生产能源、材料、技术等在短时期内发生巨大的转变,使之能够接近早发现代化国家己有的水平;

c. 迅速赶上己现代化国家的高期望,与后来者同早来者之间实际上可能始终存在的发展距离,很容易在后来者国家的人民中引发失望情绪。

③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原因是:

a. 大规模行动所需要的大量资源无法靠民间私人力量在短期内迅速积累起来,必须要有国家的介入;

b. 大规模的行动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迅速的社会变化需要更加有效的集中控制和协调。

(2)“后发展”国家的经济特征“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具有时间短、规模大、内容多、社会动员程度高等特点,它在资金的筹措、行动的协调、过程的控制和秩序的维护等方面都对现代化过程的推动者、组织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后发展”国家的政治特征为了降低政治的不稳定性,维护社会秩序,也为了应付“同时性”现代化所提出的严重挑战,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高度有效的中央政权存在,由它来组织和控制整个现代化过程。

10.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答案】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有:

(1)破坏性。社会问题的破坏性是指它违背了人们所希望的社会状态,不符合人们的价值期望,并对人们所期望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社会问题的破坏性主要表现为:

a. 打断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b. 给社会带来麻烦,社会必须动用社会资源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浪费了社会资源;

c. 给社会进步带来障碍,不利于社会发展。

(2)普遍性。社会问题的普遍性有两重含义:

a. 任何国家和社会都存在社会问题;

b. 一个国家和社会在其不同时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

(3)复杂性。社会问题是复杂的社会现象,表现为:

a. 社会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

b. 社会问题的影响是复杂的。

(4)时空特征。任何社会问题都有一定的时空特征:

a. 时间性是指社会问题所具有的社会进程的阶段性特征,社会运行的规律性使得社会问题的发生也带有时间性特点;

b. 空间性是指社会问题的地域空间和社会空间特征,不同空间中的社会问题各有自己的特点,其表现方式、解决为一式可能也各有不同。

11.社会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社会制度的特征表现在:

(1)普遍性。社会制度作为系统化的行为规范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或者说,制度是人们有秩序地共同生活的基础。

(2)特殊性。社会制度的特殊性是指它的多样性。这种特殊性表现为: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内容,即使在同一生活领域不同背景下的人们也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