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701心理学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是以( )为横轴。
A. 击中率
B. 虚报率
C. 漏报率
D. 正确否定概率
【答案】B
【解析】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是在以虚报率为横轴、击中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中,根据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所画出的曲线。。
2. 注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并由此形成了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学者是( )。
A 费希纳
B. 赫尔姆霍茨
C 斯金纳
D. 韦伯
【答案】C
【解析】费希纳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的费希纳定律; 赫尔姆霍茨是用反应时法对神经的传导速率提供经验测量的第一人; 韦伯提出了著名的韦伯定律。而斯金纳则开创了单被试研究的范式。
3. 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 )。
A. 单眼线索
B. 视轴辐合
C. 双眼视差
D. 晶体调节
【答案】C
【解析】深度知觉即空间知觉的来源包括:肌肉线索、物理线索和双眼线索,其中最重要的深度知觉线索是双眼线索。
4. 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范围为( )。
A.16~2000赫兹
B.16~20000赫兹
C.0~2000赫兹
D.160~20000赫兹
【答案】B
5. 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人脑中对问题和信息进行周密细致的探索和深刻思考,以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该阶段是( )。
A. 准各期
B. 孕育期
C. 明朗期
D. 验证期
【答案】B
【解析】孕育期是指在己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的时期。A 项,准备期是指创造活动前,积累有关知识经验,搜集有关资料和信息,为创造作准备的时期。C 项,明朗期是指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产生的时期,又称灵感期。D 项,验证期是指对新思想或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的时期。
6. 要获得任一种色调的混合色光,需要单色仪的台数至少是( )。
A.2台
B.3台
C.4台
D.5台
【答案】B
【解析】色光的混合遵循加色法,任意色调的混合色光都可以用不同比例的三原色(红、黄、蓝)的混合获得。因此需要的单色仪为三台。
7. 波斯纳(M.L.Posner )采用大、小写字母组合的材料进行实验,结果证实了个体对刺激信总进行加工时既有视觉编码也有听觉编码。他采用的方法是( )。
A. 减法反应时法
B. 加法反应时法
C. 开窗实验法
D. 心理旋转实验法
【答案】A
【解析】波斯纳应用减法反应时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没有的一个处理阶段,并在其他方面相同,然后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8. ( )是一种用来估计阈限值的程序。
A. 极限法
B. 名称量表
C. 等距量表
D. 绝对阈限
【答案】A
9. 在反应时实验中,考察被试的反应时还要兼顾被试反应的( )。
A. 准确性
B. 稳定性
C. 灵敏性
D. 显著性
【答案】A
【解析】在反应时实验中,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是反向关系,因此,考察被试的反应时还要兼顾被试反应的准确性。
10.知觉的刺激物说的思想最早来源于( )。
A. 行为主义
B. 格式塔
C. 精神分析
D. 人本主义
【答案】B
【解析】知觉的刺激物说即直接知觉理论,最早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
11.闪光融合仪通常用来考察( )。
A. 闪光灯效应
B. 联觉现象
C. 似动现象
D. 诱动现象
【答案】C
【解析】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光刺激作用于我们眼睛时,会产生一亮一暗的闪烁感觉,而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是一个完全稳定的或连续的光。这一现象叫闪光融合。似动现象是有一定距离的两个闪光,因为产生闪光融合而使人形成的运动错觉,常用闪光融合仪进行研究。
12.根据唐德斯的ABC 法,辨别时间应是( )。
A. 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