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701心理学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表所示为一个有四种实验处理的设计方案。该研究设计属于( )。

A. 匹配设计

B.ABBA 设计

C. 拉丁方设计

D. 混合设计

【答案】C

【解析】拉丁方以表格的形式被概念化,其中行和列代表两个外部变量中的区组,然后将自变量的级别分配到表中各单元中。简单的说就是某一变量在其所处的任意行或任意列中,只出现一次。

2. 衡量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是( )。

A. 视敏度

B. 视速度

C. 临界闪烁频率

D. 最大闪烁频率

【答案】C

【解析】闪光增加到某一频率,人眼看到的不再是闪光,而是一种固定或连续的光,称为临界闪烁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

3. 根据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外某一实验探讨了青年与老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与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速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阅读速度受材料类型和年龄因素的影响,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

(1)该实验设计是一个( )。

A. 二因素设计

B. 四因素设计‘

C. 二水平设计

D. 四水平设计

(2)如采用被试内设计,最容易产生的效应是( )。

A. 霍桑效应

B. 实验者效应

C. 练习效应

D. 安慰剂效应

(3)能够推断出“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这一结论的统计依据是( )。

A. 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主效应均显著

B. 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显著

C. 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D. 材料类型、年龄和阅读速度的交互作用显著

【答案】(1)A

【解析】这个实验设计中。共包含两个自变量:年龄、材料类型,因此,属于二因素设计 (2)C

【解析】被试内设计的特点,每一个被试都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因此,最容易产生练习效应。

(3)B

【解析】“青年被试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快,老年被试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速度较,表明材料类型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显著,年龄对阅读速度的影响依赖于材料类型。 快”

4. 棒框仪通常用来研究的问题是( )。

A 注意分配

B. 手眼协调

C. 知觉—动作学习

D.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答案】D

【解析】棒框仪是用来研究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实验仪器。研究注意分配的实验仪器是注意分配仪。研究手眼协调能力的实验仪器是手指灵活性测验仪。研究知觉一动作学习的实验仪器是迷宫。

5. 在反应实验中,常用的两个因变量是( )。

A. 速度和准确性

B. 速度和稳定性

C. 稳定性和准确性

D. 灵敏性和稳定性

【答案】A

【解析】所有反应时任务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是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反映了反应时的两个因变量:速度和准确性

6. 最初对图形与背景加以区分的是( )。

A. 布生(Bibson )

B. 考夫卡(Koffika )

C. 惠特海默(Wertheimer )

D. 鲁宾(Robin )

【答案】D

【解析】图形与背景的区分最早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提出,后由完形心理学家借鉴来研究知觉及描写空间组织的方式。

7. 由于实验本身刺激呈现的规律性,使得被试对刺激是否达到阈限值提前做出反应而产生的误差是( )。

A. 习惯误差

B. 期望误差

C. 练习误差

D. 疲劳误差

【答案】B

【解析】最不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主要有四种: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①习惯误差是指由于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作同一种判断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②期望误差则是指由于被试在长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期望转折点的尽快到来)的倾向所导致的误差。为了让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尽可能相互抵消,最不变化法的递增和递减序列要做到数量一致。③练习误差是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④由于实验多次重复,随着实验进程而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的影响,而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称之为疲劳误差。

8. 大多数人不喜欢用报纸去擦汽车的挡风玻璃是( )的一个例子。

A. 觉知感

B. 系统类比

C. 功能固着

D. 顿悟

【答案】C

9. 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这种方法是( )。

A. 恒定刺激法

B. 平均差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