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大学人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替代效应? 什么是收入效应? 用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解释某些著名影视明星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答案】(1)替代效应使你受高工资的激励而用工作替代闲暇,因为工资水平提高时,闲暇相对于工资收入而言更贵些。即替代效应使你因工资提高而延长劳动时间,劳动供给曲线倾向于向右上方倾斜。

(2)当增加的工资使你更富裕、更能支付得起很多正常物品的消费时,你会倾向于增加闲暇,人甸天的时间总是24小时,闲暇时间的增加,意味着工作时间的减少。结果使劳动供给曲线倾向于向后弯曲。

(3)而对于高收入者而言,工资的收入效应可能会超过替代效应。假使你是位年收入过亿的电影明星,收入的富足使你对所有正常物品(包括闲暇)的需求增加。当你能支付得起除闲暇之外想要的任何商品和服务时,闲暇的效用便会特别高,工资上升时,你不但不会增加工作时间,反而会缩减工作时间,但你的收入仍比以前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明星的工作时间相对较少。

2. 2008年12月22日,新浪公司和分众传媒集团宣布双方达成协议,新浪将合并分众旗下的户外数字广告业务。根据协议,新浪将增发4700万普通股用于购买分众传媒旗下的分众楼宇电视、框架广告以及卖场广告等业务相关的资产。分众传媒将保留其互联网广告业务、影院广告业务以及传统户外广告牌业务。

试结合双方原来的业务范围与竞争优势分析这次并购为并购双方及相关领域带来的影响,以及并购中潜在的可能风险有哪些。

【答案】(1)此番并购有利于于消除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买方公司的垄断实力或形成规模效应。最大的互联网广告公司与最大的楼宇广告的组合,将成就一家真正的广告媒体巨头。

①分众的发展态势:近几年来,通过连续的并购,分众传媒己经形成了特定群体较高的覆盖率,其楼宇电视确有其模式卜的合理性,没有内容成本。广告主则只需要将电视广告交付即可,不需要重新制作广告,其广告客户与门户网站类似。但问题是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已经让广告受众和广告主的选择更趋多样化。

②对新浪而言,数个季度以来,新浪、搜狐等传统的门户网站,其广告业务的增速虽然仍保持较高速度,但己经不像原来那样每年保持100%以上的高增速。而专业网站和门户频道之间的竞争也趋于激烈。特别受到经济危机影响,广告主大幅缩减投放之后,新浪需要一个新的广告平台。

③如果收购分众,新浪除犷拥有汽车、房地产、金融以及工T 等传统的互联网广告客户之外,

还将参与更加广泛的广告大战,其客户服务能力大大增强。多媒体策略可以为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立体资源的服务,以便更好地对线上线下广告客户进行资源整合。

④对业界而言,新浪合并分众户外数字广告业务意味着强强联合,新浪将线上广告业务拓展到线下,有利于增强广告资源的整合能力,满足广告主整合营销传播的需要。相比单纯的线上广告或线下广告,整合后的新浪的广告资源更加有吸引力,在竞争中将处于更加有力的地位,对其他传媒公司构成严重威胁。

⑤新浪的并购行为可能会引领中国传媒业并购的趋势,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推进我国传媒业的整合重组,改变传媒业的竞争格局。

(2)该并购中潜在的可能风险有以下几方面:

①贪多图大的心理陷阱

在自大心理的推动下,企业家为了更多地掌握资源,必然希望自己的企业能不断发展壮大。而实际上企业的真正目的在于盈利,当规模的扩大已到了减少利润的程度时,企业决策者还愿意通过资本运营扩大企业规模,那将是危险的事。

a. 客户广告预算或大幅减少。广告主的预算在经济泡沫其会溢出到楼宇广告市场,但是在经济危机下这方面的预算就会大幅减少。他认为楼宇广告的弊端是:一不能提升品牌形象; 二不好衡量广告效果。

b. 团队与文化的整合困境。博客网创始人方兴东直言,新浪购并分众最大的困难将是整合,“文化的整合,团队的整合,业务的整合”。他援引数据称,一般“高科技购并成功率只有25%"。

c. 直面客户群整合面临困难。新浪与分众的结合,将使得两者在并购后包揽整个中国新媒体市场,但两者不同的业务模式,和用户群将使得整合变得更加困难。由于新浪和分众的广告主都是大中型广告主,以做品牌广告为主,但广告主是否愿为整合后的广告平台付出广告溢价或者进行投放倾斜,则是未知数,这也是整合是否成功的关键。

d. 新浪新闻将被边缘化。新浪传统的互联网新闻媒体优势,将会因为此次并购而被逐渐边缘化。他认为,广告和新闻的操作方式完全不同,新业务肯定会对新浪造成影响。②财务风险

规模越来越庞大的集团并购,涉及的资金动辄以数十亿、数百亿计,收购公司很难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完成,必须通过负债融资,而且不可能以单一的负债融资方式解决。高债务带来高利息费用,从而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一旦并购后的企业预期利润下降,会使收购者因债务过于沉重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的下降和每股收益的下降,进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使得企业的市场价值下跌,企业面临巨大的债务危机。

(3)整合失败的陷阱并购方根据并购协议取得被并购企业的资产所有权、股权或经营控制权,仅仅走完了资产调整过程。在这之后包括财务整合、产业整合、组织人事管理整合、机制整合及企业文化整合等在内的全方位的整合过程,这才是企业经营向主题回归的过程,整合效果的好坏将更直接地影响企业资产重组的效益和并购后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

此次合并中,以新闻起家的新浪能否有效承接分众的户外数字广告业务成为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广告的经营逻辑完全不同于新闻,广告创作的人才与新闻人才也有巨大不同,两家公司的

文化氛围更是差别悬殊。这意味着业务的整合过程将存在人事管理、文化融合、发展逻辑的矛盾,因而面临整合失败的风险。

3. 传媒经济学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 主流经济学家对传媒经济学有哪些贡献? 为什么说传媒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

【答案】(1)西方传媒经济学的形成及演进历程,具体内容如下:

①第一阶段,20世纪20至30年代

传媒活动与传媒产业初步进入经济学、管理学视野,传媒经济学科开始孕育。这一时期涉足无线电广播、广告、电信等传媒领域的主要是美国的一些学者,如杰米、维尔等。

②第二阶段,20世纪40至60年代

这一时期广播依然处于黄金时代,电视也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在欧美分别形成了公有公营制和私营制两种主导性的广播电视制度,这种制度特性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关注,其中关注最深的是英国人罗纳德。科斯。在20世纪60年代,传媒产业的主要类型都己分别在经济学中得到研究。

③第三阶段,20世纪70至80年代

这一阶段电视产业长足发展,电视网作为全国性媒体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成为重要的媒体形式,无线、有线和卫星电视交错发展,电视重度侵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报纸、广播、电影等其他媒介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此期间传媒经济学独立成型。其标志是欧文、本·巴格迪坎、皮卡德等学者开始针对传媒经济学进行专门化研究。1989年,皮卡德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媒介经济学》教科书,标志着传媒经济学学科正式形成。

④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传媒经济学研究增添了许多具体的内容,传媒企业战略的经济学研究、国际比较研究和全球化研究,成为新的研究领域。这一阶段,走产业经济学路线的学者们的研究得到官方的认可。

(2)中国传媒经济学的形成及演进历程,具体内容如下:

①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源起

国内传媒经济学的早期历史可以回溯到20世纪上半叶。在徐宝磺《新闻学》(1919)、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927)等著作中,对报纸的印刷、销售、发行、广告等,已有一些扼要性的论述。30年代,在民营报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有人集中开展了报业经营管理研究,如刘觉民著《民业管理概论》(1936)等。

②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曲折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传媒的经营实践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王中提出关于“报纸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的观点,以及办报要根据读者需要的“读者需要论”

③中国传媒经济学的四次突破

始十1978年的改革开放,揭开中国新闻事业和传媒产业发展的新的一幕。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国内有关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渐渐摆脱传播学研究的惯性思维,实现四次比较大的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