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比较几种市场结构的产业绩效?

【答案】(1)不同市场结构的经济效率是有差别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可见,市场竞争的程度越高,经济效率也越高,反之亦然。

(2)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绩效可以是从综合的角度来评估的,包括以下一些维度:配置效率、生产效率、技术进步、公平、文化目标和观点多元化等。

①配置效率

这是指以一种最优方式分配资源来生产不同的商品和服务。完全竞争是有配置效率的,因为它使总剩余,即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

②生产效率

这是指在给定的技术水平下,行业的产量很大,而生产总成本却很低。完全竟争厂商的生产效率是最高的。

③技术进步包括发明与创新

它是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关键。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垄断者在长期内可能享有的正经济利润会激励垄断者以外的厂商去发明与创新,从而也获得攫取这些利润的机会。

④公平与收入分配效果有关这一般会牵涉到价值判断。一般情况下,由于在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价格低于寡头垄断下的价格,寡头垄断厂商长期享受经济利润,所以垄断竞争通常对消费者更加公平。

⑤文化目标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也不可能去服从这样的目标,这样做将会带来负经济利润。不过,由于正的经济利润带来了闲置资源,垄断者反而更愿意服从此类压力。特别是当它的垄断地位本来就依赖于管制规则时。

③媒介产品之间的差别显而易见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媒介产品之间的差别常常是显而易见的,无须太过担心。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都向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市场上有大量的杂志和几乎无限的图书可供选择。但是在寡头市场上,所提供的产品种类很可能比想象中的要少

2. 请简述生产率的重要性?

【答案】(1)生产率的定义

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生产率=

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所耗资源总数。生产率是衡量投入与产出比、考核企业效益的重要指标,生产率高表明投入带来了高产出,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 生产率低意味着投入带来的产出较少,效率低下。

(2)生产率的重要性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保证。当商品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减少资源的消耗而增加产出,降低商品的价值量。虽然商品生产者并不能因此获得额外利润,但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的积累。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发展生产的重要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的生产成本低于平均社会成本,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③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投入、提高产出,可以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④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增进社会福利具有促进作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用现有的设备和人力可以提供更多的产品,增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满足人们需要提供了更多的物质条件; 在劳动者货币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单位产品的价值降低,人们用相同的货币量较以前可以购买到更多的生活资料。

3. 媒介企业如何实施价格策略?

【答案】媒介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价格策略,不但要求企业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控制和预测,而且要求企业根据市场结构、市场供求、消费者心理及竞争状况、企业目标等因素作出判断与选择。

①根据成本

媒介企业在确定产品价格时,首先要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和控制。产品定价不能过低,需要确保产品定价使企业在现期或长期范围内盈利或不至于亏损严重。

②根据市场结构

媒介企业在实施价格策略时,要考虑在市场结构中,企业产品的定位和所处的细分市场。根据自身定位和市场结构确定合理的价格。

③根据市场需求

媒介企业实施价格策略要考虑市场即受众的需求。在受众需求量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提高产品的价格,在需求量小的情况下则需要适当降价刺激需求。

④根据消费者心理

如果媒介企业生产的是“名牌产品”,企业往往可以利用消费者仰慕名牌的心理而制定大大高于其他同类产品的价格. 例如电视剧《甄媳传》的售价就远远高于其他同类电视剧。

⑤根据竞争状况

媒介企业在实施价格策略时要参考竞争产品的价格。如果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较高,而定价高于竞争产品,可能会导致市场流失。

③根据企业目标

如果媒介企业目标是为了快速占领市场,则可采取低价策略,促进销售。如果企业短期目标是为了盈利,而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则可适当提高产品价格。

4. 从影响供给量的因素入手,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各类媒介产品的供求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1)影响供给量的因素

①价格。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价格高则意味着收益大。所以不难理解媒介产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价格呈正相关关系,此即为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②投人价格。媒体机构需要利用各种投入来生产产品与服务。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生产该商品或服务所用投入的价格呈负相关关系。

③技术。相对于劳动与资本等生产投入的变化来讲,卖方的技术改进常需要较长时期。因此,投入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侧重于短期效果,而技术对供给量的影响则更突出地表现在长期效果上。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因而增加卖方供给量。

④预期。卖方会根据对未来的预期调整当前行为。如果预期未来节目价格将上升,卖方倾向于将一些节目囤积起来,留待将来价高时抛出,这导致当前节目供给量减少。如果预期将来节目价格下降,卖方倾向于尽量减少节目库存,从而使节目供给量增加。

⑤卖者数量。当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有利可图时,便会吸引新进入者,致使卖方数量增加,市场供给量增加。中国媒体曾被称作“最后一个暴利行业”,资本朝该行业的富集致使媒体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增多,媒体市场供应量因此增加。

(2)未来几年中国各类媒介产品的供求量

①报纸和杂志

读者数量逐渐减少,年青一代人更习惯运用网络等新媒体,报纸的老一辈的读者随着时间逐渐减少,出现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利润下滑,导致供给减少。最后总需求少,供给量少,达到新的平衡。

②电视

观众越来越多的离开电视选择网络这一更随意的接收方式,导致收视率下降,一方面收益下降,一方追求更新颖的电视节目形式导致成本增加,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亦可能表现为下降,买者的数量会维持一定的量,或者增加,因为电视节目观众虽然变少,但与此同时更多的人选择在网络上收看节目,所以卖者数量和买者数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③电脑网络

价格贬低、预期变高,投入价格变高(各种电视节目的版权投资),技术更新,受益更多,卖者更多,当然买者更多(全世界的总趋势)。

④手机

智能机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终端进行各种操作,享受各种服务,同时技术不断进步,成本不断下降,所以收益增大,卖者增多(马太效应,手机巨头垄断),买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