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综合之土地资源管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目录
2017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综合之土地资源管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 .... 2
2017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综合之土地资源管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 .... 9
2017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综合之土地资源管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三) . .. 18
2017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综合之土地资源管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四) . .. 25
2017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综合之土地资源管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五) . .. 31
一、概念题
1. 土地资源
【答案】土地资源是指可以利用而尚未利用的土地和已经开垦利用的土地的总称,除此之外,还包括这些类型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土地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他农业自然资源(水、气候、生物)赋存和依附的基础。土地资源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如宜农土地资源、宜林土地资源、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等。
2. 土地转让
【答案】土地转让是指土地所有人将土地所有权有偿或无偿地转移绘他人。土地转让行为只能发生在土地私有制的社会里,我国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土地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因而不允许土地转让。但是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受让人仅对土地享有使用权,而所有权仍属于国家或集体。
二、简述题
3. 简述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
【答案】(1)直接比较法
直接测算土地利用投入与产出的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求取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此法宜于各地区、部门、个人对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应用此法测算的结果是反映土地利用平均经济效益。
(2)增量分析法
此法是根据劳动消耗的增减与劳动成果变化来评价经济效益。可以找出经济效益升降的原因和劳动消耗的最佳状况与临界点。应用此法测算的结果是反映土地利用边际经济效益。
(3)动态分析法
在增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投入与产出的连续多点抽样考察,建立土地利用的函数模型,实现对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连续动态分析。通过微分运算,借以准确地判断最大经济效益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水平。
(4)总体分析法
可以用一定幅度的总体评价来考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5)相关因素法
系统分析法就是把各项影响土地生产率的费用投入与土地利用的成果构成系统,通过抽样统
计和数理统计分析,反映出各生产投入要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对土地利用成果的影响,建立反映这种数量影响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分析求出各个要素与土地利用成果的相关性,从而测得土地利用中各种劳动耗费与土地利用成果的经济效益。
4. 如何确定权重?
【答案】一般来讲,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的常用方法有:
(1)经验法
应用经验法来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就是根据己占有的各专业调查资料和实际经验,在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连贯的思索的基础上对评价因子分配权重。
经验法的实质就是以专家(或有经验者)为索取信息的对象,让专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直观地对各个评价因子在土地质量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综合,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充分陈述理由,然后将专家们的意见加以综合、整理和归纳,方差越小,意见的离散程度越小。再将整理的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供他们进一步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评分。如此几次反复,使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再计算均值以及方差。
(2)等差法应用等差法确定土地评价因子权重时,首先应按不同地区(丘陵、山区、平原区等)把土地评价因子对于土地质量作用大小依次排列,称其为作用序列,然后按照等差原则分配权重,使两个相邻因子的权重相差一个公差d 。为了保证评价因子之间的可比性,把等差法确定的因子权重加以适当处理,进行归一计算,即得各个评价因子的可比权重。
(3)回归系数法
回归系数法是应用数理统计原理来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的一种精确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在土地质量与土地评价因子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将评价因子的回归系数作为其权重。一般借助农作物单产这项因子来综合反映土地质量,把土地评价因了视为农作物单产的制约因子,即把农作
,土地评价因子为自变量(x i ),建立多元回归方
程物单产作为因变量(y )
,将各因子的标准回归系数值按下列公式计算,即可求得评价因子
的权重。
(4)模糊综合评判法
运用模糊评语来进行综合评价,如土地质量“高”与“低”或“好”、“较好”、“一般”和“差”等皆属模糊评语。
通过建立隶属函数关系,得到表示评价单元和评价因子的关系矩阵,求取相应的数值,得到相应的评价结果。
(5)统计试验法
统计试验法即选择一定的土地质量评价因子,如水源保证度(x 1)、土地肥力(x 2)、地形条
,通过广泛征求意见. 提出权数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单因素件(x 3)、植被类型(x 4)
统计,找出该因素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 计算各个分组的组距、频数和频率,最后根据频数分布情况确定该因素较为适宜的隶属度,一般以频率最大的评价值作为该因子的隶属度,据以进行权重分配。
(6)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所要进行分类评价的对象称为评价单元(样本)。为了对其进行评价首先应当将其中性质数量化,这种数量化的性质称为评价指标。如果有n 个评价单元,每个单元有m 个指标,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例如选取土壤质地(y 1)、人口密度(y 2)、土壤含盐量(y 3)、土壤有机质(y 4)、热量条件(y 5)、水分条件(y 6)为评价指标,以评价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和确定主成分的权重。
(7)灰色关联度法
,确定评价单应用收集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类型分布图和地形图叠加(即三图叠加法)
元其数量为n ,三图叠加后形成的封闭曲线的图斑,和揭示评价单元在地形和土种间的分布状况,随机抽取15%的评价单元归纳出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得到的同一数列的所有数据,均除以第一个数据,又得到一个新的数列。
比较数列得到各个数值的优度值,确定权重。
5. 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和评价类型是什么?
【答案】(1)土地质量评价是指对土地的综合属性进行评价,以此来分析该区域的土地对某种用途的适宜与否以及适宜的程度。即就是以数量形式对土地的构成因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水文等)的状况和土地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定。
(2)土地评价的类型
①按用地类型和评价对象,可分为耕地评价、林地评价、牧地评价和水面评价以及非农业用地评价(如城乡居民点用地评价、交通运输用地评价、旅游用地和自然保护区评价等)。
②按评价方法和手段,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③按评价因素,可分为土地自然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两者均属土地质量评价,区别在于所用评价因素(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不同而已;
土地自然评价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生产力评价两种。前者又包括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后者包括当前生产能力评价和潜在生产能力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分为农业经济评价、综合经济评价,资源经济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
6. 土地利用预测应遵循的工作程序是什么?
【答案】土地资源利用预测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预测工作程序又随着预测的目的和所采用的预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一般来讲,可以参考采用下列预测工作程序:
(1)确定预测目的
在开展预测工作之前要根据社会要求、一般情报资料和创造性的思考,具体确定顶测的目的并提出预测的课题。确定土地利用预测的目的就是对预测地域内未来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各类用地、农用地和非农用地的规模,耕地面积等作出估计和推测,以指导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和控制未来的土地利用。
(2)制订预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