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硕士346体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学校体育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为了培养团队精神,在体育教学中通常采用( )。
A. 同质分组
B. 兴趣分组
C. 异质分组
D. 友伴分组
【答案】B
【解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往往会根据学生的数量、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兴趣小组,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乐趣。 2.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人数多,新教材比较难,复习教材也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可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两组一次等时轮换
B. 三组两次等时轮换
C. 先和组后分组轮换
D. 先分组轮换后合组
【答案】A
3. 小强度间歇训练法采用强度一般为( )。 A. B. C. D.
【答案】B
4. 衡量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科学性,最主要的是看其是否能够( )。
A. 反映运动技术的最新科学成就
B. 提高运动成绩
C. 发展身体,増强体质
D. 体现民族性特点
【答案】C
5. 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的历史不足是在( )。
A.50年
B.100年
C.150年
D.200年
【答案】C
【解析】在中国,“体育”一词最早见于1904年,在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中提到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时说:“保全身体之健旺,体育发达基地。”在1905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上也提到:“体育功夫,体操发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
6. —节课中,学生做练习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率,称为( )。
A. 综合密度
B. 专项密度
C. 练习密度
D. —般密度
【答案】C
【解析】练习密度是指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练习密度的总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等等。体育课密度也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体育课专项密度是指其中某一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
7. 体育课基本结构依据是( )。
A. 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B. 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C.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D. 超量恢复的原理
【答案】B
8. 巩固提高原则的理论依据是( )。
A. 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B. 运动条件反射建立和消退原理
C.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
【答案】B
9. 依据各个运动项目的特性及其学理来制订出的教学计划,属于( )。
A. 学年计划
B. 学期计划
C. 单元计划
D. 课时计划
【答案】C
【解析】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都是按照时间长短制定的相应的教学规划。单元计
划是依据各个运动项目的特性及其学理来制订出的教学计划。
10.根据某个体育教学内容,按照某种教学模式体制安排各个课次的教学文件属于( )。
A. 学年教学计划
B. 单元教学计划
C. 学期教学计划
D. 学时教学计划
【答案】D
【解析】学时教学计划,指的是根据单元计划的整体安排,在某一节课中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教学文件,是一节课的教学方案。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设计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按照体育教学的规律制订出的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教学计划可以分为:超学段体育教学计划、学段体育教学计划、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和学时体育教学计划。
二、判断题
11.体育课的基本结构是依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来划分的。( )
【答案】
【解析】体育课的基本结构是依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来划分的。
12.体育是承担一切活动的身体基础。( )
【答案】
13.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 )
【答案】
14.体育教学中,在学生人数多,场地器械不足的情况下,宜采用分组不轮换的教学组织形式。( )
【答案】
形式。
15.体育教师的教态,课堂纪律要求及教学情景的设置虽然都是知识、文化、道德信息的载体,但他们都没有写在教学大纲上,所以他们都不是教材。( )
【答案】
【解析】体育教师的教态,课堂纪律要求及教学情景的设置都是知识、文化、道德信息的载体,都可以作为教材。
16.运动员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荷量,就能承受较小的量较大的强度。( )
【答案】
【解析】体育教学中,在学生人数多,场地器械不足的情况下,宜采用分组轮换的教学组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