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两方面对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课堂教学需要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学模式是联系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意义重大。任务驱动是新兴的一种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本研究首先回顾了该教学模式的思想渊源、提出与发展,然后用教学模式的理论对其进行了要素分析,对其含义、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师生角色、实施条件、评价等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首先,让学生在与现实近似的情景中,在信息技术任务的完成中学习,建构自己的理解。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巩固,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信息技术问题的解决中掌握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的能力,提高信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课堂实施的过程主要有四个阶段:(1)创设情景,提出任务;(2)师生共同分析任务;(3)学生动手完成任务;(4)总结、评价、交流。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展。该教学模式中包含的教学策略有任务设计策略、情景创设策略、分析策略、指导策略、评价策略等。该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操作性知识的教学,尤其是应用软件的教学。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及计算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评价教学效果的方法主要基于任务是否完成,对学生的评价以鼓励为主。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教师的"教"紧紧围绕学生的"学","学"围绕"做"使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学习,其优效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目标明确,提高了师生双方的主动参与意识。其缺点主要是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够全面,学生完成任务所需时间不易把握,不利于操作技能的熟练。因此,在教学中要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弥补其不足。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针对应用软件Excel的教学,设计了一套任务实例,并在教学中予以实施。针对该教学模式的不足,设计了一套练习,使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全面、熟练。通过教学实验,证明该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热情高,任务完成率高,知识技能的掌握牢固,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 教学实验之后,设计问卷调查了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感受。调查结果显示:任务对学生有动力也有压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促进了知识技能的掌握,提高了信息意识,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交流,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体验了成就感,该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得到体现,该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