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聊城大学美术教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美术教育中的工具主义
【答案】工具主义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别称。美术教育中的工具主义即是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的一种美术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将美术教育当做儿童自然发展的工具,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儿童自然发展; 美术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本性,教师不应有过多的参与或指导。在美术课堂上,儿童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美术活动。在教学计划中,美术可以与别的科目相结合。
二、简答题
2. 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顿域。它不单单以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其具体目标如下:
(1)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3. 美术教材和美术教科书有区别吗?
【答案】(1)美术教材可被理解为承载了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的各种媒介的统称,是美术课程内容的具体化,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中介和依凭。
教材是一种笼统的概念,具体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教学光盘、影像资料、实物等。虽然教材包括的范围较广但教科书是其中的主体,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人们谈到教材时往往特指教科书。有的国家使用政府组织编写的美术教科书,有的国家由出版商独立编写美术教科书,有的国家则基本上没有教科书。尽管不是所有国家都有美术教科书,但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美术教学都必须使用教材,否则美术知识便没有“栖身之所”,教师和学生就没有共同关注的知识,美术教学就无以进行。
(2)教科书,亦称课本,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定的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
书”,“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是师生教与学的主要材料,也是考核教学成绩的主要标准。”这种解释中特别强调了“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这一意义。
美术教科书是美术课程标准更为具体的呈现。相对而言,美术课程标准基本是文字文本,而美术教科书则是图像和文字文本的结合,体现为更为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结合,不仅承载内容,而且提供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感受、理解和实践课程内容。
美术教科书的内容不是美术课程标准内容的生硬照搬,而是依据一定的美术教育观念和地域特征对美术课程标准内容的主观认识和选择的结果。具体而言,美术课程标准虽然提供了一些基本的课程内容,但美术教科书的编写者在理解时不可避免要受到其教育观念、对美术教育的理解以及对教科书适应环境的认识的影响,因而不同的美术教科书在内容的选择上必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由此可见,美术教科书是美术教材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它是对美术课程标准的具体实现,内容生动、丰富,并存在有一定的主观性,这也是其与美术教材的区别所在。
4. 你认为美术学习行为是如何发生的?
【答案】我认为美术学习行为的发生主要包括两方面:
(1)美术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肯定带有强制性,那么由外在的强制力像国家的规章政策、学校的规章纪律等强制让学生学习美术,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美术学习行为发生;
(2)学生由于学习美术能够带来的升学、就业、评奖等实际利益等外在的功利性或者是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可以感到身心的愉悦和成功感,那么这样也会引发学生的美术学习行为。
5. 请谈谈不同美术教学方法的特点、适应性以及操作要点。
【答案】这里我们只列举两种方法:
(1)讲述法:
①特点是涉及面广、系统而深入、所需时间较长
②适应所有的学科的教学
③操作要点
A. 吸引学生的注意;
B. 告诉学生他们会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
C. 将新信息与学生长时间记忆中的内容联系起来;
D. 一步步地讲述信息;
E. 从一般到特殊:
F. 不要讲得太多,也不要讲得太少;
G. 强调重点;
H. 使用例子和图解使事物更清晰;
I. 使用多种方法如视觉辅助物来维持注意;
J. 通过提问、发表看法来调控理解;
k. 避免离题。
(2)讨论法
①讨论的方法适应性比较广,能够满足不同的教学目的,如“复述和复习信息; 反思和测查观点、看法、论点和事件; 解决问题; 提高口头交流技能”。
②特点是形式和主题自由
③操作要点:
吸引学生的注意;
确保参与者理解了目的或目标,并看到其价值所在;
将目标、任务与先前知识及将来工作联系起来;
列出将要讨论的特定问题或主题;
提醒参与者讨论中要遵守的规则; 对讨论进行调控,以确保任务行为及平衡的参与、理解; 9. 对参与者进行鼓励,评价讨沦的水平。
6.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术教育发展卞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课程名称的更改和对美术课程认识的不断完善
“四人帮”被粉碎之后,社会生活逐步走向正轨,各行各业恢复正常。随着学校教育的正常化,美术教育也勃然复兴,迎来犷1949年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这期间,美术课取代了图画课成为课程的名称,这意味着课程内涵超越了图画的局限,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回归了美术课程的应有之意。同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了一系列的教育与课程文件,促进了社会对美术课程的认识不断完善,保证和拓展了美术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2)美术教育组织管理和教学研究体系的形成
以前,在政府体制内一直没有设置主管艺术教育的行政部门,社会也没有相关美术教育的组织和团体,更没有相关的学术刊物和研究机构,这既是我国美术教育发展水平低下的表征,也直接制约了美术教育管理、研究的开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美术教育受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教育部成立了相关的行政部门,社会的美术教育非政府组织和团体也应运而生,还诞生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理论刊物,从而形成了美术教育组织管理和教学研究体系,造成了信息通达、组织有序、氛同良好的美术教育格局。
7. 中国最旱的高等师范美术系科出现在什么时候? 其课程设置有何特点?
【答案】(1)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是我国最早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系科。1906年,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奏请获准,创办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一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学科以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科,兹单以图画言之,西洋画(铅笔、木炭、水彩、油画),中国画(山水、花卉),用器画(平面、立体),图案等。”
(2)课程设置:
图画手工科的设立采用了资本主义国家美术教育体制,所设课程全面而完备,并且注意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