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结构通讯的原则。
【答案】构思通讯的过程,是指结构通讯的过程。在结构通讯的过程中,即从抓主题思想入手的结构过程中,既要尊重新闻事实本身的条理性和内在联系,又要尊重受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以达到好的传播效果。在结构通讯的过程中,以下原则行之有效:
(1)表现事实为本的原则
新闻通讯是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在安排结构时,首先要研究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的类型,以清晰表现事实为目的,而不是要事实去服从体裁、结构的需要。如果是一个完整的事件,可考虑用纵式顺叙的结构; 如果是现场材料,可考虑写成新闻特写。
(2)表现主题为本的原则
主题是构思通讯的第一关,也是结构安排的“灵魂”。它是通讯“内在结构”的主线。提炼主题,用事实材料来表现主题,是记者最能发挥创造力的地方。在构思通讯结构时,要围绕主题来理顺全部事实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层次排列,将通讯的“意义性”结构表现得十分集中和鲜明,不可因硬模仿形式上的体裁、结构而打乱内在结构,即“意义结构”的逻辑脉络,使通讯的外部结构形式成为脱离主题的、没有生命的文字堆砌。
(3)简洁清晰原则
所写的每一篇通讯必须对人对事的各种复杂联系进行切割,只挑选出表现主题最有力的材料,这样才能使主题与素材相对简约清晰,易于受众的理解和记忆。而这种切割,又不能对真人真事的本来面目“伤筋动骨”,要符合新闻人物和新闻事实的内在逻辑。因此,在结构通讯时,务必使篇章宁小毋大,防止形神具散,要使主题集中,材料必须精当,以一当十。只有这样,剪裁方可显其清晰、亮丽、简约。
(4)均衡对称原则
“均衡对称”原则是新闻事实内在的逻辑性和整体性在外部结构中的表现。“均衡对称”原则要求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①要有层次意识。在构思时,要讲究每个层次上的清晰和前后层次的排列递进联系,事例的大小要大体相当、编排对称。
②写新闻小故事一般一篇文章一个事例,而写较大的典型则需要几个骨干事例。
③段落、层次之间的材料安排要考虑意义上的互异、互补。
互异,是指段落、层次之间的思想观点和新闻素材要保持某种不同的侧重点以示区别; 互补,是指各层次、段落之间要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所使用的材料不能互不相干,更不能相互矛盾,而应互相联系,互相支撑,层层递进。
④通讯的首尾衬托、互相照应,以突出整篇文章的整体感。
(5)跌宕起伏原则
跌宕起伏,是指根据受众的阅读心理,在通讯结构的安排上注意形式变化,充分利用纵式结构或横式结构所提供的时空框架,组织出具有美感特征的通讯结构。这种结构充分利用人的好奇心而设置悬疑之处,能够吊起受众的胃口。
2. 怎样认识导语在消息中的地位?
【答案】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在消息中,导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语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
读者接触媒体,尤其是接触传统的印刷媒体一一报纸,首先是为获取新闻,了解新的信息,而且他们的阅读行为匆忙,他们总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之内,立即抓住新闻中的要害。
(2)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o
记者辛苦采集的信息能否为读者所接受,关键在于能否让读者将新闻作品读完,而导语是吸引读者的关键。导语精彩、内容与形式俱佳,可引导读者耐心地甚至兴味盎然地接着读,否则他们会另有所爱。
(3)为全篇定音。
导语为一篇之首,它确定写作重点,抓住材料的要害,材料的取舍便有依据、准绳。导语决定消息的基调,消息的主体部分应按这个基调展开叙述。
3. 你怎样理解新闻报道的“完整性”? 你认为在写作中,应该怎样处理新闻报道“完整”与“简洁”两大要求之间的关系?
【答案】(1)新闻报道的“完整性”的含义①新闻报道必须充分展示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的各个方面。不要有意无意地不回答(忽略或回避)受众关注的问题。简洁不是简陋,新闻报道不能“缺斤短两”。
②新闻报道需要处理好发掘重点与报道详实之间的关系。对于受众关注的情况一定要做充分的说明。
(2)处理新闻报道“完整”与“简洁”两大要求关系的方法
①两者在新闻报道中都有重要的地位,互不冲突,都不应偏废,都要重视和坚持。
②简洁是避免繁琐和庞杂。简洁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使用的技艺,它建立在记者对新闻事实的选择之上,而选择依赖于判断。新闻写作的简洁,依赖于记者对新闻敏锐地捕捉,对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的识别,对最引人注意的新闻事实的确认。
③完整是指记者必须充分展示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的各个方面,这并不妨碍简洁的文字报道,两者兼顾,才是一篇成功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在写作上应该达到的境界是:重点要突出,要素要完整,结构要清晰,叙述要简洁。
4. 非事件消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答案】非事件性消息在写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要新鲜、适时
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力一法。它们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空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在写作时要讲究新鲜,这样才能吸引到读者注意; 同时,在提供某些参考性信息、方法时,要想在读者的前头,及时向读者报告实用性信息,提供忠告,传授方法或经验,讲究“适时”。
(2)着力写好重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
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是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但是每篇稿件都要有明确的中心,忌主题涣散,泛泛而谈,毫无意义。
(3)亲切、自然
富有人情味、知识性、趣味性的非事件性新闻能够给读者带来精神的愉悦,是读者重要的精神食粮。因此在行文上要讲究亲切自然,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4)推陈出新,发出独家新闻
相对的独家新闻是报纸赢得受众的法宝。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这就要求记者要紧紧把握这个条件,努力挖掘社会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发出独家新闻报道,作为推陈出新、超越对手的有效武器。
5. 怎样看待服务性消息的功能、作用?
【答案】看待服务性消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可以从“生活”角度关注科技发展,为大众提供参考性信息。
21世纪将是科技飞速进步的时代。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既可造福于人类,又会为人类带来负面影响,搞不好甚至会造成灾难。服务性可以消息从生活角度,监视科技动向,提供切实可用的服务性信息,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2)在经济领域指导消费、捍卫消费者利益。
当代的市场经济十分复杂。全球范围的商品流通拓展了选择空间; 激烈竞争带来的负产品一一伪劣、欺诈随处可见; 从大众化消费向个性化消费的转变,又刺激着人们对消费信息的需求……在茫茫的商品经济的海洋里,读者大众要求新闻媒体作自己的助手和朋友,为其提供最好的消费指南,帮助他们少花钱、买好货,帮助他们与欺诈行为做斗争,帮助他们满足个性化消费的欲望。
(3)提供信息、方法、建议,满足大众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需要。
随着个人收入的增长,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的民众,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健康状况,均抱有越来越高的期望。
二、论述题
6. 结合案例论述风貌通讯的写作要求
【答案】(1)抓住特点写见闻
风貌通讯的取材特征就是活材料多,有特点的见闻多,活灵活现,感染力强,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如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温州夜行记》,通篇的见闻使你对这个陌生的“中国私营经济之都”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