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湖南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解释性报道? 解释性报道与纯新闻有何不同?

【答案】(1)解释性报道

解释性报道又称背景新闻,它是典型的分析性新闻,也是典型的深度报道。解释性消息的特点在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重点回答“为何”。

(2)解释性报道与纯新闻的区别

解释性报道与纯新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解释性报道的特点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解释性报道侧重于分析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是一个总体的通俗化处理过程。

解释性报道因其提供的是全局性背景,说明的是新闻事件或社会间题、自然界的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所以,它可以使新闻史易理解,从而也史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②解释性报道通过对信息的综合与梳理,可以有选择地为读者提供事件或间题的“全像”。 解释性报道通过对繁杂无序的信息进行梳理、加工,发挥新闻信息讲解员的作用。

③解释性报道探究事件或问题产生的根源,其“发言”更富启迪作用,也更具建设性。

解释性报道因其重点分析、解释“原因’,、“为何”,所以,它可以集中、系统地进行事理或者病理的探测。换言之,解释性报道可以在史高层次上提出问题、说明问题,从而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建议。

2. 简述新闻客观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在操作层面的要求。

【答案】(1)新闻客观的内涵

客观报道即“用事实说话”。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就是用新鲜事实来说理。客观性报道大致包含三层意思:

①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

②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情之外;

③记者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把意见和事实分开,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供意见。

(2)客观性报道的操作方法

①完整(或称全面)。西方新闻学称为“多维的背景材料”,即要把构成该事件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给读者完整的印象,不能有意隐瞒某些材料。

②平衡(或称对等)。当社会上对某一事件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或双方当事人发生争执时,报

道应让各种见解有同等的表达机会,不能在版面上(篇幅、播放时间)偏袒一方。

③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在进行客观性报道时,要剔除感情色彩,尽量使用中性语言。 ④引语的运用。引语能使报道具有真实性,使读者觉得记者就在新闻现场聆听了原话或接触了消息来源,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大量引用原文可以避免记者对某一事件的性质、意义、影响直接作出评判,避免由于判断失误造成的麻烦。

⑤避免记者直接发表意见。在纯信息的新闻报道中,客观性报道是主要的报道方法。

3. 简述事件性新闻对人的写作的几种情况。

【答案】事件性新闻写人,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

有些事件是直接关系到人的安危的,这样的事件性新闻应当在人的活动、人的命运上着力做文章。一些灾祸报道,尤其不能忽视人的遭遇。这类新闻大多在导语中便要交待人的情况。

(2)关照事件结果对人可能产生的影响

与灾祸等直接涉及人的安危、利害的事件不同,有些事件,在报道这样的事件时,记者应从事件与人这个角度,将采访与写作的视野加以延伸,告诉读者这件事与“你”有何切实的关系,以便引起读者关注。譬如报道本市举办的一次大型国际展览,新闻最好告诉读者,它会为本市的交通、服务等有关行业带来多少收益。报道一条城市高速路建成,也应说明它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哪些方便。这样,新闻与读者就会贴得更近些。

(3)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丰富事件性新闻的内涵

人的活动是新闻事件的基本构成要素。事件性新闻的采访与写作,应当重视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一些成功的作品说明,事件性新闻中写人,文字未必多,关键是材料一一人物及其活动一一要典型。要选择那些寓意丰富、能够打动读者的材料来写。

4. 请谈谈你对新闻写作“一事一报”的理解?

【答案】(1)定义

“一事一报”,是指一篇新闻稿报道一件事,又称单一事实新闻,具有偶发性、单一性、非连续性的特点。它是最原始的客观报道方法,采用单篇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其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语言简洁明了,篇幅较小。

动态消息报道最常采用一事一报,一篇消息只写一件事。因动态消息要求报道的重点限定在事发当时的这个时段,其内容比较单一。动态消息一事一报,既可突出新闻事实与信息的精要,又可使消息做到篇幅短小、运转灵活,从而保证新闻时效。

(2)适用范围

“一事一报”也常见于以下新闻:

①纯新闻。纯新闻以一事一报为基本原则,重点在于交代何事,即新闻事件的基本内容、发生经过和结果,其他新闻要素则可一笔带过。

②解释性新闻。一些解释性报道可报道单一事实新闻,重点在解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 ③调查性报道。既可用连续报道法,也可以对单一事实一事一报,意在揭示“隐瞒的客观事

实”,以深入揭露问题为己任。

④特写。特写也可以事实的客观性为报道的根本,一事一报,集中报道一件事、一种情况或是一个侧面。

(3)评价

“一事一报”的优点在于可以突出新闻重点,使新闻报道新鲜、快速、简短,提高新闻时效性。但相对于其他写作方式而言,“一事一报”的方式可能存在内容单一、片面,缺乏联系的视角等缺点。

5. 通讯写作对主题有哪些要求?

【答案】通讯的主题是指通讯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基于主题对通讯的重要意义,其应当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主题往往是作者对新闻事实传播价值的认识,要确定正确的主题,首先要认清报道的事实中是否存在记者这种认识的依据,即主题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的问题,是主题的真实性问题。

(2)通讯的主题要深刻

主题的深刻表现在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事物的本质是多层次的,因此记者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深化主题有三条经验:

①深度来自全局意识

将题材放到全局的高度去衡量,深入研究其在全局中所占的地位,是否有利于或者有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代表性、典型性如何等。

②深度来自历史感

把新闻事实放到流动的历史长河中来考察,显现历史的逻辑。

③深度来自展示人的心灵

凡是写人或与人有关的通讯,都要在开掘人物思想深度上下功夫,方能取得读者的回应。

(3)通讯的主题更强调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们迫切从新闻作品中寻找对周围世界的解释和精神依托,通讯的主题一定要有社会人文意义上的针对性。主题针对性在这里有两层含义:

①新鲜

新鲜即主题要对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倾向和问题说明、表态。

②时代色彩

时代色彩即抓住主要社会矛盾,及时了解社会思潮,把握时代脉搏。

二、论述题

6. 论述范长江1935-1937年间西北采访的经过、成果及其意义。

【答案】范长江是我国著名记者、报刊活动家、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