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831心理学[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长时记忆中的遗忘理论。

【答案】长时记忆中的遗忘理论主要有衰退理论、干扰理论、提取失败理论和压抑理论。 (1)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衰退理论接近于常识,但无法用实验来证明衰退理论,目前我们只能肯定:衰退是感觉记忆和维持性复述被阻断时的短时记忆信息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再现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之故。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3)提取失败理论是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的。提取失败理论认为,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欲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舌尖现象”一一这种明明知道某件事,但就是不能回忆出来的现象,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点。

(4)压抑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推出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太有损于自我。也就是说,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2. 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采用机械重复的记忆方法对遗忘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使用的材料是什么? (2)测量记忆保持量的指标是什么了(4)实验的结论足什么?

【答案】(1)艾宾浩斯发明了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研究的材料,并发明了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无意义音节是即若干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通常由中间一个元音、两边各一个辅音构成的音节,如ZEH , GUB 等。

(2)艾宾浩斯发明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通过记下初学记忆材料所用时间和变数和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学习所用的时间和遍数,通过比较。因此,测量记忆保持量的指标是节省率,即重新学习时比新学习时节省的时间百分数。节省的百分数=(初学所用时间一重学所用时间)/初学所用时间×100%。

(4)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3. 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

反射。巴甫洛夫称这种反射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或经典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机率就会提高。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1)二者联系

①操作性条件反射对理解复杂的心理现象有进一步的意义。它是对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

②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共同规律。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 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

(2)二者区别

①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什么使狗流唾液? 是食物。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很明确;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什么使白鼠去抓机关? 只好认为是由它身体内部的某些情况。

②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同刺激有关,并出现在反应之前; 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操作)有关,而且出现在反应之后。

③反应方式不同。在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时,动物往往被束缚着,是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固有的; 在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可以自由活动,它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往往既包含有经典性条件反射,也包含有操作性条件反射。

4. 请你谈谈智力的PASS 模型。

PASS 模型是由达斯和纳格刊里以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为基础提出的,【答案】它包含了

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

(1)三层认知系统。

个体智力活动由三个相互联系的认知功能系统组成,这三个系统是注意一唤醒系统、信息加工系统和计划系统。

①注意一唤醒系统。踏实整个系统的基础,主要功能是唤起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一种合适的工作状态;

②信息加工系统。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总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主要功能是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③计划系统。它处于最高层次,负责整个认知活动中的计划性工作,即计划、监控、调节、评价等高级功能。它负责协调三个系统之间的协作,保证智力活动的正常运行。

(2)四种认知过程。

四种认知过程是指“计划一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气

①注意。注意是作用于注意一唤醒系统的认知过程,个体需要首先注意对外界信急才能进一

步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

②同时性加工和及时性加工。这两种认知过程作用于信息加工系统。同时性加工又称病性加工,即若干个加工单元同时开始对信息进行加工。继时性编码又称序列加工,即先后依次对几个信息单元进行加工。

智力的PASS 模型是建立在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的基础之上的。大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是处于一种动态的相互联系之中,同样,该模型的三层认知系统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的协同活动,保证了各种智力活动的顺利进行。

5. 什么是测验的信度? 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信度的含义

信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程度。其实质是对测验控制误差的能力、对测验的结果准确、可靠地传达真值信息能力的量度。理论上定义为对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实方差与实得方差的比率,即式中,代表测量的信度,代表真分数的变异数,代表实得分数的变异数(总变异数)。常用的信度的估计方法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评分者信度和分半信度。不同信度系数的估计方法以不同的假设和前提条件为基础,不能仅以数值来比较其信度的高低。

(2)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

①受试者方面。就单个被试而言,其身心健康状况、动机、注意力、持久力、求胜心、做答态度等会影响测量误差。就团体被试而言,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团体的平均水平都会影响测量信度,若团体的平均水平太高或太低,同样会使测验总分的分布变窄,低估测量的真正信度。

②主试者方面。就施测者而言,若不按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或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或给被试一定的暗示、协助等,则测量信度会大大降低; 就阅卷评分者而言,若评分标准掌握不一,或前紧后松,甚至是随心所欲,也会降低测量信度。

③施测情景方而。在实施测验时,考场是否安静,光线和通风情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面是否合乎要求,空间阔窄是否恰当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的信度。

④测验工具方而。试题取样不当,内部一致性低,题数过少,题意模糊,题目太难或太容易等都会而影响信度。

⑤施测间隔时间。以再测法或副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大;间隔时间越久,其他变异介入的可能性越大,受外界的影响也越多,信度系数便越低。

6. 简述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区别。

【答案】(1)学习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提出的学习理论,他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主张以实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在学习观上主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这三个过程同时发生;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