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资本主义部分)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答案】(1)简单劳动,是指那些事先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和学习,每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
(2)复杂劳动,是指那些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才能从事的劳动。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是不相同的,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这是因为,复杂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价值也就高些。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这样,为了交换,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还必须化作同一的简单劳动,作为共同的计量单位,来确定商品的价值量。因此,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是无差别的一般简单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的简单劳动时间。从质与量的统一来理解价值,它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的简单的抽象劳动。在商品经济中,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的比例,不是人们主观直接计算的结果,而是在千万次的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分,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发展时代是不相同的。
2. 经济制度
【答案】经济制度是指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并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以及由其决定的产品分配制度,构成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可有以下几个层次和几个方面的含义:
(1)社会经济制度,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共有五种社会经济制度,即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经济制度、封建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制度。
(2)基本经济制度,指一个社会中生产关系的主要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
(3)经济制度亦可指生产关系的具体存在与实现形式,即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
(4)经济制度还可指在一定的经济活动范围内或一定的经济组织内所规定或形成的种种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
3. 世界市场
【答案】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活动场所,或指世界商品与服务交换关系的总和,它是商品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结果。世界市场是在各国国内市场和区域性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的。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世界市场。18世纪中叶以后,业已形成的世界市场进入不断发展的轨道。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最终形成了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至21世纪初,世界市场进入了新一轮发展轨道,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1)世界市场的基本格局发生了变化; (2)世界市场的范围和规模空前扩大; (3)世界贸易区域化、集团化倾向加强; (4)世界市场上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5)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
4. 财政危机
【答案】财政危机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国家财政的混乱和动荡。在广义上,财政危机被理解为整个国家的财政金融体系发生了严重问题,整个市场出现混乱; 在狭义上,财政危机仅指国家财政发生了问题。赤字过大,债务过重,或财政收入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大滑坡等,都会造成国家财政危机。巨额赤字不仅使财政支出中的利息负担越来越大,而且缩小了国家利用财政干预经济的回旋余地。如果国家财政停止兑付己经到期的政府债券,则表明事实上已存在财政危机。
5. 相对工资
【答案】相对工资是指与资本家的剩余价值相比较的工资,又称为比较工资。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相对工资有下降的趋势。工资和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新价值的两部分,在新价值己定的条件下,剩余价值部分增加,工资部分就会相应减少。这种剩余价值和工资水平此消彼长的关系,反映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利益对立。
6. 垄断价格
【答案】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凭借其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制定的旨在保证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包括三个构成部分:成本价格、一般利润、垄断利润。垄断价格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垄断价格通常是一种高价格。垄断价格就其形式来看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但垄断高价是其主要形式。(2)垄断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这是指垄断价格的变动相对不是很频繁,在周期中变动的幅度也比较小。(3)垄断价格具有刚性。垄断价格日益具有只上涨不下跌的趋势。如果商品的价格由市场上的自由竞争决定,最终形成的是一般均衡价格。在一般均衡价格水平下,生产者只能得到社会平均利润,而垄断者通过垄断价格可获取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垄断价格的形成不同于竞争市场上产品的价格形成,而是一种人为规定的价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垄断组织可以随意定价。因为垄断不可能摆脱竞争规律、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产品成本和价值因素的制约。
7. 折旧率
【答案】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每期应计折旧额对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的百
分比。它反映在年度内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有关费用中的固定资产价值的程度。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首先要计算年折旧率,全面兼顾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使用年限等因素,然后在各月平均计算。折旧率包括单项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按每项固定资产计算的,称单项折旧率; 按每类固定资产计算的,称分类折旧率; 按全部固定资产计算的,称综合折旧率。
8. 金融创新
【答案】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或者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对金融机构设置、金融业务产品、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它们是所有金融创新活动的策划者、发动者。金融创新的目的不外乎两个方面; 从微观金融机构看,是为了盈利,无论是逃避管制的创新、转嫁风险的创新,还是创造信用的创新,都离不开这个最终目的; 从金融管理当局看,是为了提高整个金融业的宏观效益,通过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既促进金融机构效率的提高,又确保稳定的金融运行秩序。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金融制度的创新,它们都是金融要素重新组合的结果。金融创新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与金融自由化同时进行的,是金融自由化的客观要求。金融创新的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创新:狭义上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
9. 生产资料所有制
【答案】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即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离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这个根本问题,就无法理解生产关系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有所决定的,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则是由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公有所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性质; 同时它又总是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
10.总体生产劳动者
【答案】总体生产劳动者是指在现代企业中,由分工协作关系直接和间接参与生产劳动的生产劳动者总体。从事生产劳动,不一定都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只要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参与形成共同劳动产品的活动,就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过程就构成总体生产过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非生产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直接生产劳动是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变成产品的劳动。他们的劳动凝结于商品中形成价值和剩余价值。间接生产劳动是不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而又间接参与了促使劳动对象转化为产品的过程。由十间接生产劳动参与了物质产品形成活动,其劳动耗费必然凝结于商品中,形成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是雇佣劳动者通过具体劳动把劳动物化在产品中,从而形成价值和剩余价价值。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总体生产劳动者的直接和间接生产劳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