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商品拜物教

【答案】商品拜物教是指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根源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正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一矛盾,使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性,不是表现为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而使商品成为一种充满神秘性的东西,产生了商品拜物教。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拜物教发展成为货币拜物教,此后还出现了资本拜物教、利息拜物教、地租拜物教等等。要消除这些拜物教,就必须彻底消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2. 资本主义人口规律

【答案】资本主义人口规律是指,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资本总额中不变资本部分日益增多,可变资本相对减少,从而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日益相对减少,但劳动力的供给却随着资本积累和机器的使用而绝对增加,其结果必然不断地产生出超过资本增殖所需要的相对过剩人口,即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产业后备军。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条件。资本主义人口规律产生的客观基础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口现象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等关系的本质联系。

3. 金融创新

【答案】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或者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对金融机构设置、金融业务产品、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它们是所有金融创新活动的策划者、发动者。金融创新的目的不外乎两个方面; 从微观金融机构看,是为了盈利,无论是逃避管制的创新、转嫁风险的创新,还是创造信用的创新,都离不开这个最终目的; 从金融管理当局看,是为了提高整个金融业的宏观效益,通过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既促进金融机构效率的提高,又确保稳定的金融运行秩序。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金融制度的创新,它们都是金融要素重新组合的结果。金融创新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与金融自由化同时进行的,是金融自由化的客观要求。金融创新的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创新:狭义上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

4. 中小企业

【答案】中小企业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各国经济的发展表明,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最主要的作用是:(1)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2)中小企业是技术革新的重要源泉; (3)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 (4)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5. 停滞的过剩人口

【答案】停滞的过剩人口是指那些没有固定职业的人口。这些人工作不稳定,经常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工作时间最长,劳动条件最恶劣,工资水平最低。此外,还包括那些处在相对过剩人口最底层的,属十赤贫需要救济的人们。这个社会阶层由三类人组成:第一类是劳动能力低下的人; 第二类是孤儿和需要救济的贫民及其子女; 第三类是流落街头的、没有劳动力的人,或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6.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答案】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使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小仅是物质资料的冉生产,而且是资本价值的再生产,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1)物资资料再生产是指为了不断地进行生产,总要不断地以它的年产品的一部分再转化为生产资料或新生产的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原料和辅助材料等,从而在实物形态上去替换一年里所消费掉的生产资料,并将其并入新的生产过程。物质资料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手段。

(2)从资本的价值再生产可以看出工人不仅创造了剩余价值,而且创造了可变资本; 不仅创造了可变资本,而且创造了全部资本。

(3)资本主义再生产不断地再生产出劳动力和劳动条件的分离,不断地再生产出剥削工人的条件和雇佣劳动关系,并使之永久化,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7. 平均利润率

【答案】平均利润率是指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总额平均利润率不能被理解为各部门不同利润率的简单算术平均数,也不意味着各资本部门所得到的绝对利润量相等,更不能认为它会成为一个不变的量。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1)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如果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水平比较高,则平均利润率也比较高; 反之则比较低。(2)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即投在

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如果投入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较高; 反之则较低。

8. 上地价格

【答案】土地价格是指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原始的土地是天生的自然物,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土地被私人占有,能够给它的所有者带来地租收入,因而也可以作为商品买卖,也有价格,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实质上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即土地价格相当于一定量的货币资本,把这一定量的货币资本存入银行,每年所得利息等于购买这块土地后通过出租每年所获得的地租。土地价格的高低,从理论上说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地租量的大小,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的高低。土地价格同地租量成正比,同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土地价格用公式表示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土地价格变动的因素还有供求关系以及其他因素,是比较复杂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土地价格有上涨的趋势。

9. 具体劳动

【答案】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的具体劳动,性质上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使用价值的多样性。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以社会形式为转移的永恒范畴。具体劳动虽然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10.商业流通费用

【答案】商业流通费用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支出的各种费用。商业流通费用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两种。(1)生产性流通费用是指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而引起的费用,如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等,是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有关系的费用。这部分流通费用可以从己经增大了的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2)纯粹流通费用是指由商品价值的运动引起的流通费用。这种费用包括:商业店员的工资、广告费、办公费、簿记费、商店设备等方面的开支及其他一些费用开支。纯粹流通费用是从剩余价值总额中得到补偿,它是剩余价值的一种扣除。所以,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及这部分利润归根到底是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二、简答题

11.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 竟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利润率的平均化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围绕争得有利的投资场所而展开的、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资本转移的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