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本主义上资

【答案】资本主义工资是指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它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时才是劳动。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而劳动的实现则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尽管它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工资这一形态,把有酬的必要劳动与无酬的剩余劳动的区别抹杀了,把资本家无偿占有下人剩余劳动的关系掩盖了。

2. 国际货币制度

【答案】国际货币制度是指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或有组织地对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汇率决定及其变动、汇率制度及其选择、国际储备及其构成等方面所做出的安排或决定。它既包括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有关国际货币关系的规章和制度,也包括各国在实践中共同遵守的某些规则和做法,还包括在国际货币关系中起协调、监督作用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金融组织或机构。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包括:国际收支调节方式; 汇率决定及其变动; 汇率制度及其选择; 国际储备资产及其构成。国际货币制度从产生至今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制、牙买加体制。

3.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答案】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使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小仅是物质资料的冉生产,而且是资本价值的再生产,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1)物资资料再生产是指为了不断地进行生产,总要不断地以它的年产品的一部分再转化为生产资料或新生产的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原料和辅助材料等,从而在实物形态上去替换一年里所消费掉的生产资料,并将其并入新的生产过程。物质资料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手段。

(2)从资本的价值再生产可以看出工人不仅创造了剩余价值,而且创造了可变资本; 不仅创造了可变资本,而且创造了全部资本。

(3)资本主义再生产不断地再生产出劳动力和劳动条件的分离,不断地再生产出剥削工人的条件和雇佣劳动关系,并使之永久化,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4. 商业利润

【答案】商业利润是指商业资本家经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在量上等于平均利润,体现了商业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共同分配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商业利润的获取是通过价格差额的方法来实现的,即产业资本家按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其中的差额就是商业利润。

5. 商品资本

【答案】商品资本是指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销售,把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转化为货币,使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资本家把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过程,监督工人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生产资本变形为商品资本。通过出售商品,资本家收回预付资本并实现剩余价值。商品资本只是产业资本在循环中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而不是独立的资本,商品资本的独立形态是商业资本。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1)它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 (2)作为起点的商品资本的价值,是已经增殖了的价值,它的价值是预付资本价值加上剩余价值; (3)它前面是卖和买两个流通过程,最后是生产过程; (4)它不仅包括资本价值的流通,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它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

6. 产业资本

【答案】产业资本是指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一切生产部门的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产业资本是惟一能产生剩余价值的职能资本,最能表明资本运行的本质。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共同组成资本的不同形态,分别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中履行职能。产业资本处于物质生产领域,提供物质产品; 商业资本处于商品流通领域,起着实现商品价值的功能; 借贷资本发挥货币资本流转中介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资本的运动是整个社会生产的基础,对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运动起着决定作用。同时,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运动对产业资本的运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7. 生产资本全球化

【答案】生产资本全球化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扩展到全世界的过程及其趋势。生产资本的全球化是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全球化的基础。从根本上说,生产资本全球化的动因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生产资本全球化通常主要指以获取控制权而谋利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以下特点:发达国家之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己占世界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 国际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发生了变化; 跨国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8. 抽象劳动

【答案】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劳动

和体力的耗费。抽象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只有量的不同。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历史范畴。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物质的原子。

9. 固定汇率

【答案】固定汇率是指根据不同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制定出的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或者由政府用法令规定的本国与他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在固定汇率下,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在金本位制下,黄金输送点是汇率波动的界限。二战以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会员国的货币平价一律以一定数量的黄金或美元来表示,成员国的货币汇率,仅能按金平价之比在一定幅度内作上下限各1%的浮动。当某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超过这一幅度时,该国官方有义务将汇率波动限制在规定上下限之内。固定汇率制的优点:有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有利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缺点: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 为维护固定汇率制将破坏内部经济平衡; 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动荡和混乱,例如,东南亚货币金融危机。

10.超额利润

【答案】超额利润是指由于个别资本家率先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超额利润也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内不会存在超额利润,只有在垄断市场上,垄断厂商可以保持长期的超额利润。

二、简答题

11.奴隶、农奴和农民的劳动力是商品吗?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答案】(1)奴隶社会奴隶、农奴的劳动力不是商品,封建社会农民的劳动力也不是商品 ①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力的所有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这样他才能够像任何商品所有者那样,自由地出卖劳动力商品,并且在买卖中仅仅让渡这种商品的使用权,而保留着它的所有权,否则就是卖身为奴了。二是劳动力所有者除了自身劳动力这一商品以外,一无所有,既没有生产资料,也没有现存的生活资料,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

②在任何社会里,劳动力都是存在的,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劳动力才成为要卖给资本家的商品。奴隶社会的奴隶和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符合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第一个条件。农民在封建社会没有被完全剥夺所有的生产资料,不符合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第二个条件。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小商品生产者日益两极分化,最终沦落为无产者,形成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通过雇佣来的劳动力,生产出价值和剩余价值,达到资本增殖的目的。

(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①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经营,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区别的。资本流通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