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西方现代艺术和设计理念的灵感往往来源于古老的东方文明,结合不同的环境和民族传统,最终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中国传统哲学中老子提出的“大道至简”与西方极简主义的“少则多”就极为相似。“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寄情山水、清新简练之美,是非刻意非人为的、客观存在的大自然的支配力量,代表了文人士大夫阶层对归隐山林的“逸”生活的向往。这样的心理趋向在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宋代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宋人尚逸”,宋代文明之璀璨着实令人惊叹。科技的进步、文学的繁荣、书画的精益,使得出自画论的“逸”上升为文学、艺术,乃至从贵族到百姓的富有文艺气息的人格评判标准及审美观念。作为文化的载体,书籍的装帧形态随着生产工艺和材料的发展而变化。随着造纸和印刷技术的成熟,中国传统书籍在宋代奠定了册页形制,开始作为文化媒介真正传播起来。其字体规范及版式设计亦继承了我国文化传统“天人合一”之境界、“师法自然”之理想,化繁为简,讲究虚实相间,动静皆宜,集实用和美观于一体,对后期书籍版式设计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关于宋版书籍的文献资料虽有很多,却大都关于版式、出版方面,少有学者其美学思想、文化背景和时代意义进行系统全面的探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功能分析、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描述性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方法,从材料、装帧、版式方面分析解读了宋版书籍的极简特征。并且通过生活环境、审美追求、阅读体验三方面探究其代表的美学思想及影响。且对宋版书籍设计与西方极简主义设计的文化背景和设计主张做出延伸性的对比,希望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宋版书籍的设计理念及艺术精神,并为宋版书籍美学思考方面的研究做出微小的贡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