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925国际经济学综合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证券化

具有流动性的行为。

广义的证券化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组合采取证券资产这一价值形态的资产运营方式,它包括以下四类:①实体资产证券化:即实体资产向证券资产的转换,是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并上市的过程。②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把欠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③证券资产证券化:即证券资产的再证券化过程,就是将证券或证券组合作为基础资产,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现金流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④现金资产证券化:是指现金的持有者通过投资将现金转化成证券的过程。

狭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信贷资产证券化。按照被证券化资产种类的不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分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的证券化。

2. 金融项目

【答案】金融项目是指国民账户体系中,记录所有发生在各机构单位之间,以及与国外的金融交易所引起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变动的项目。在金融项目的基本形式中,其左方(资产变化方)记录由交易获得和处置的金融资产净额,右方(负债和净值变化方)记录由交易发生和清偿的金融负债净额。左、右方项目按照金融手段(或称“金融资产类型”)作相同排列,分为:①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②通货和存款;③股票之外的证券;④贷款;⑤股票和其他权益;⑥保险专门准备金;⑦其他应收与应付账款。金融资产净获得减去负债净发生之差额作为资金净贷出(+)或净借入(一)记在账户右方,使账户两方保持平衡。获得金融资产意味着出借(或贷出)资金,发生负债意味着借入资金,因此金融资产净获得与负债净发生之正差额,表示当期净贷出,即最终流出的资金量;而负差额表示净借入,即最终流入的资金量。

3. 转嫁

【答案】转嫁特指汇率转嫁,是指一国名义汇率的上升(即本币贬值),会转嫁为进口产品的本币价格上涨的情况。名义汇率每上升1%(即本币每贬值1%)时,进口产品的本币价格上涨的百分比称为从汇率到进口价格的“转嫁度”。当上述汇率的变动完全转嫁到进口价格上时,转嫁度为1。从长期来看,永久性汇率变动可能会完全转嫁到进口价格上;但从短期看,由于不完全竞争等原因,转嫁度小于1。

【答案】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使其

4. 国内市场失灵

【答案】国内市场失灵是指国内市场没有发挥应有功能,导致生产者剩余没有正确衡量成本和收益。国内市场失灵论认为,对国内市场而言,只有当其他所有市场都能正常发挥作用时,自由放任的政策才是最理想的政策;如果在某些市场上存在市场失灵现象,那么政府干预虽然可能扭曲某一市场的激励机制,但也会抵消市场失灵,从而带来净收益,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对国际贸易而言,由于国内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使得贸易保护比贸易自由更能促进一国的福利。可见,国内市场失灵是从国内市场的失灵现象中为政府采取国际贸易保护与干预政策寻找根据的一种理论。

5. 边际收益

【答案】边际收益又称“边际报酬”,是指在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要素的数量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新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投入要素所引起的产量的增加量。边际收益的另外一种含义是:新増加一个单位的产品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这里的收益是指货币收益或销售收入。

6. 行业内贸易

【答案】行业内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同国家之间就同一产业的产品所进行的贸易。按照传统的贸易理论,各国将分别生产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进行国际交换。而在现实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是主要的国际贸易内容,同一产业内的产品贸易又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针对这一事实,克鲁格曼提出了新贸易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推动了产业内的贸易活动,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较比较优势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由此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传统的贸易理论。此外,产业内贸易也与各国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或偏好有关。

7. 货币供给

【答案】货币供给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即银行主体通过其货币经营活动而创造出货币的过程,它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向流通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増加货币发行、中央银行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运用资金量、商业银行派生资金能力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和居民的货币需求状况等因素。货币供给还可划分为以货币单位来表示的名义货币供给和以流通中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表示的实际货币供给等两种形式。

8. 要素价格均等化

【答案】要素价格均等化是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中的重要观点之一,是指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将因国际贸易而趋于相等。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充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而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但贸易的深入必然导致不同生产要素充裕程度的变化,并引起其价格的相应变化。充裕要素逐渐相对稀缺,价格由低变高;稀缺要素逐渐相对充裕,价格由

高变低。作为贸易对方的另一个国家,必然发生类似的、反方向的变化,从而使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最终趋于一致。

二、综合分析题

9.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定价等于边际成本。为什么当存在内部规模经济时,这就不再可能?

【答案】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垄断厂商获得了利润最大化。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是,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低于价格,因为当厂商卖出一个单位的产品时,它必须降低所有产品的价格而非只降低这个产品的价格。所以,当市场是非完全竞争的,某些企业存在内部规模经济时,厂商的定价就会高于边际成本。

10.1美元值7.5挪威克朗,但仅值1.25瑞士法郎。挪威克朗/瑞士法郎的汇率是多少?

【答案】根据题意得:7.5挪威克朗=1美元=1.25瑞士法郎。

因此,(瑞士法郎)(挪威克朗),即汇率为6挪威克朗觸士法郎。

11.假设实际货币总需求出现下降,即实际货币总需求函数(曲线)向左移动。试分析实际货币总需求下降对汇率、利率和价格水平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答案】实际货币需求减少与名义货币供应増加具有同样的效应。实际货币总需求下降,即实际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如图所示,

从移到

图实际货币总需求下降对汇率、利率和价格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1)短期影响:如果是暂时性的实际货币需求减少,则不会影响到本币预期收益率。但会使利率降低,导致本币贬值。因此最后的均衡汇率会是

比例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

由(

),利率恢复到实际货币需求量减(2)长期影响:长期来看,价格是具有充分弹性,随着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减少,价格水平同)到(

少前的水平;同时,由于持续性的实际货币需求减少在外汇市场上产生本币贬值的预期,导致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