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32综合考试之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引水工程规划
【答案】引水工程就是对水资源的利用而进行的规划设计,引水工程随水源类型、水位和水量的状况而定。引水工程规划包括四个形式:有坝引水、无坝引水、抽水取水、水库取水。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答:者海塘; 洪标准、堤防工程规划堤防一般是用土料做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修在江河两岸的叫做江堤、河堤; 修在海边的叫做海堤或修在湖洼周围的叫湖堤、抒、坑; 修在潭边的叫民烷。堤坝工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拟定堤防防堤防间距顶高程的确定、堤防标准断面的确定。
2. 土地利用
【答案】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它既是一个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诸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土地利用既要受自然条件制约,也受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影响。但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适应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3. 控制理论
【答案】控制论就是机器的自动控制或动物在自然界的活动,都可以看成是其本身组成部分间信息的传递过程。控制论就是研究动物(包括人类)和机器内部的控制和通信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着重研究上述过程的数学关系,而不涉及过程内的物理、化学、生物或其他方面的现象。控制与控制论的对象是一个由信息组成的有限的整体,即信息系统。并且信息是传递的,是信息的传递推动有机体的变动。
4. 弹性理论
【答案】弹性理论是指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导致规划主体和规划客体在时间、空间乃至上层建筑层面上的弹性变化。弹性理论建立在不确定性思想和非理性思想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规划的弹性是一种动态的思想,面对规划中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各种非理性行为,这种动态思想使规划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变化。规划的弹性强调规划各方选择的多样性,包括规划工作者与参与者、规划的目标、规划的技术方法等。
5. 德国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德国规划体系的特点是“强大的法律规范加上分散化的决策机制”。中央级只有普遍
通用的立法指导原则,立法规范包括联邦地区规划法典和联邦建筑法典。德国相关规划法律条款规定:低层次规划必须服从高层次规划、下级规划必须服从上级规划、同级和同层次的专业规划必须服从整体的区域规划和发展规划,所有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法律效力。这些规范规定了州级区域规划工作和地方级城市规划等的立法原则。
6. 地和地价理论
【答案】地租地价理论是非常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也是土地利用的最基本原理之一。自然状态的土地虽然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并存在价格。而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的过程。土地之所以能够为人类提供产品和服务,是因为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效用。
二、简答题
7. 简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答案】(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概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在项目区内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布置,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调整、产权调整与利益分配所作的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范围,即项目区应该与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所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区相一致。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主要内容
①确立整理目标
我国现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目标主要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地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土地收益,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社会化、机械化、园区化创造有利条件。
②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利用水平
土地利用方向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相一致。而项目规划主要是进一步确定与规划用途相适应的生产项目,为工程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③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土地利用结构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地方向结构,二是各业内部结构。由于项目规划的各项工程规划与土地利用相关,因而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应具体到生产项目上。
④项目工程规划
项目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土地平整工程规划,农田水利工程(包括电力工程在内)规划,道路工程规划,生态防护工程规划。
⑤项目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项目规划方案可行性论证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定量相结合。
⑥项目规划方案的实施计划和措施.
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和措施才能保证规划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制定工程进度安排,资金使用方案,土地产权调整方案,工程监督管理措施等。
8. 怎样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答案】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有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工作
①组织准备。组织准备主要是成立规划领导小组、规划编制技术组以及经费的落实等。
②资料收集。收集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计年鉴、人口普查、土壤普查、农业区
划、重点建设项目、各部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关资料和图件。
③制定工作方案。主要是制定编制规划的工作和技术方案,包括: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编制的内容、划编制的程序和方法、组织实施的方法步骤、时间安排和经费顶算等。
(2)耕地资源现状和潜力分析
利用规划基期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规划区耕地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状况:耕地利用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耕地的生产和开发利用潜力等,为编制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3)耕地需求量预测根据规划期内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建设用地的发展需求以及上级下达的规划期内非农业建设允许占用耕地的控制指标,对规划期内耕地的需求量进行预测。
(4)基本农田保护控制指标的确定与分解
根据耕地需求量预测结果,联系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控制指标以及当地耕地资源的具体实际,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当地基本农田保护的实际控制指标,包括保护耕地面积和保护率。
(5)基本农田布局
在落实非农建设用地允许预留耕地的位置和范围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基本农田保护的控制指标以及耕地资源的实际状况,遵循一定的原则,确定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标准,通过内业预划定,实地勘察、核对和丈量,具体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对保护片块编号、登记造册,并在每个保护片上设立保护标志牌。
(6)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的制定
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基本农田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从法律、行政和经济措施方一面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
(7)规划成果的整理和制图
整理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编制的有关成果资料,撰写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报告以及工作和技术总结,绘制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9. 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包括行政区域范围,总土地面积,总人口与人口密度,农业与非农业人口; 地形特点与土地类型,水源与交通条件; 主要经济部门与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收入水平,主要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