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828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是指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主要有动态变化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图上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横向分析法、纵向分析法、单项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

2. 水运用地规划

【答案】水运用地规划是指利用天然航道或者疏通改造的航道,在需要而又可能的情况下,利用灌溉为主的大型渠系以发展水运而进行的规划。在规划时,应进行水系的全面考察,根据流量、流速、水深、河床宽度和客货流向、运量等因素,确定水运工具、水运能力和相应的码头、船闸、导航设施等规划方案。

3. 地和地价理论

【答案】地租地价理论是非常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也是土地利用的最基本原理之一。自然状态的土地虽然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并存在价格。而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的过程。土地之所以能够为人类提供产品和服务,是因为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效用。

4. 预测方法

【答案】预测方法是指预测某一事物所具体采用的方式和途径,具体而言包括所用工具、流程、方式等。预测方法通常包括因素分析法、自然增长法等。

5. 生态经济学原理

【答案】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交义科学。它是从生态学和经济学角度出发,研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为研究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经济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6.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

【答案】灌溉渠道系统是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三大部分。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包括三个步骤:查勘(包括初勘和复勘)、除测和纸上定线、工程概算和编写渠系规划报告。

7. 土地整理潜力

【答案】土地整理潜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针对某种土地用途,通过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待整理土地资源增加可利用空间、提高土地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权关系的幅度。广义的土地整理潜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针对某种土地用途,使待罄理土地资源增加可利用空间、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调整产权关系的幅度。狭义的土地整理潜力是指对现有集中连片的耕地区域和分散的农村居民点,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其他农用地面积。

8. 日本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日本土地利用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制定国土利用计划; 制定土地利用基本计划:管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的限制; 全国土地交易申报劝告制度; 关于闲置土地的措施等。日本的土地利用计划体系包括国土综合开发计划、国土利用计划、土地利用基本计划和部门土地利用计划几大类。

二、简答题

9. 如何理解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观?

【答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观:

(1)用养结合,持续利用

持续利用是指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治保护结合起来,最优地利用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求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

(2)统筹兼顾,农业优先我国农村人口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重要地位的现实,决定了农业用地仍是主要用地。要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就必须树立长远的、全局的战略观念,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生态经济战略目标上确定各部门用地的合理配置,对不符合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要求的土地利用方向、方式和格局重新进行组合和配置。

(3)因地制宜,各得其所

因地是指以土地资源的性质、特征为依据,制宜是指确定土地适宜使用的范围。因此,因地制宜是要求对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最佳利用方向,这是一项最基础的工作。各得其所是指各种土地资源都己确定自己最佳的用途,各类土地利用项目都找到其最优的用地位置。

(4)地尽其用,提高效益

根据区域内土地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对土地资源进行最优配置,以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取得最佳的利用效益。

(5)宏观调控,协调控制

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保护进行动态监测,对土地资源利用活动进行运作调度,协调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寻找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最

佳发展过程,对土地利用实施最优控制。通过建立土地市场,采用税收手段、收费制度、财政措施、责任制度等经济手段指导和调控土地资源的利用。

10.简述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程序。

【答案】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程序分为七个阶段: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阶段; 项目入库阶段; 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阶段; 项日投资计划与预算建议的编报、审查,年度项日投资计划和预算草案阶段; 项日实施阶段; 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项目后评价阶段。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阶段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和执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搞好土地开发整理的前提。

(2)项目入库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涉及项目识别、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三方面内容。

①项目识别。项目是连接国家发展计划、部门战略或地区发展战略与具体的投资行动的桥梁,是实现宏观政策导向以谋取经济发展的国家行为与微观自主决策的单位或个人的投资获利行为相对接的媒介。

②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识别结束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需要对项目特性取得更加正确的认识,要重新审查项目目标,进一步权衡各方案的投资、成本和效益,按照更加精密的方法进行技术、经济、机构、财务、社会、环境方面的分析,明确回答项目意向是否可行或是在什么条件下可行。

③项目评估。项目评估在项目管理程序中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是项目决策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评估是指在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评审、实地考察、专家团评估等方式,在项目实施前对与项目有关的技术、管理、财务、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为项目的最后决策提供依据的工作过程。

(3)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阶段

《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国土资源部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查,符合规定要求的,纳入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备选库); 并通知有关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项目申报单位,按规定要求编制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进行审核,将审核同意的项目排列优先顺序,报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对上报的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进行审查,符合有关规定的,纳入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初审库)。

(4)项目投资计划与预算建议的编报、审查,年度项目投资计划和预算草案阶段根据国土资源部第226号文件的要求,中央承担项目的投资计划与预算建议由部整理中心组织编制,报国土资源部。地方承担项目的投资计划与预算建议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编制,并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财政部门联合上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

(5)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是项目程序中重要的一环。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在项目实施工程中接受检验,只有顺利实施的项目,才能实现其预期目标,为各参与者带来利益,从而促进或带动经济的发展。

(6)项目竣工验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