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32综合考试(含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学)之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开发
【答案】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经营的活动。土地开发包括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垦和利用,以扩大土地利用范围,也包括对已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经营程度。
2. 生态经济学原理
【答案】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交义科学。它是从生态学和经济学角度出发,研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为研究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经济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 土地复垦
【答案】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其广义定义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狭义定义是专指对工矿业用地的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答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和时段内,政府从长远利益出发,按照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全部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的总体安排或部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宏观土地利用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对辖区内全部土地的利用以及土地开发、整治、保护所作的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
5.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答案】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主体的一个多层次的规划体系。按其体系可分为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分为行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跨行政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按《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上级政府批准后执行。
6. 土地利用需求量
【答案】土地利用需求量是指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分析影响土地利用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预测而得出的规划期间各业用地的需求量和用地规模。土地利用需求量可分为农业土地需求量和建设用地需求量两大部分。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发展规划及人口发展规模为依据,对一定区域和一定时期内各业用地的需求量进行测算,弄清各业发展所需的用地数量以及各业用地之间的发展状况,为合理安排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以及编制土地资源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二、简答题
7. 引水方式有哪些?
【答案】引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坝(低坝)引水
,抬高水位,自当河流水源虽较丰富,但水位较低时,可在河道上修建奎水建筑物(坝或闸)
流引水灌溉,形成有坝引水的方式。在某些山区丘陵地区,丰水季节虽然流量较大,水位也够,但十、枯季节变化较大,为了便于枯水期引水也需修建临时性低坝。有坝引水枢纽主要由拦河坝(闸)、进水闻、冲沙闸及防洪堤等建筑物组成。
(2)无坝引水
当灌区附近河流水位、流量均能满足自流灌溉要求时,即可选择适宜的位置作为取水日,修建进水闸引水自流灌溉,形成无坝引水。在丘陵山区,灌区位置较高,可自河流上游水位较高的地点引水,借修筑较长的引水渠,取得自流灌溉的水头。
(3)抽水取水
河流水量比较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修建其他自流引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时,可就近采取抽水取水方式。由于它无须修建大型挡水或引水建筑物,干渠工程量小,但增加了机电设备及管理和运行费用。在多泥沙河流中取水,除易产生淤积外,泥沙还会对泵体造成损坏等,设计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4)水库取水
当河流的流量、水位均不能满足灌溉要求时,必须在河流的适当地点修建水库进行径流调节,以解决来水和用水之间的矛盾,并综合利用河流水源。这是河流水源较常见的一种取水方式。采取水库取水能充分利用河流水资源,但必须修建大坝、泄水(溢洪道)和放水(放水洞)等建筑物,工程较大,且有相应的库区淹没损失,因此必须认真选择好建库地址。
8.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答案】项目一般是指在土地开发整理区内安排的、在规划期内组织实施的具有明确目标的土地开发整理建设活动。省级和市级规划确定的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一般以项目规模作为划分依据; 县级规划确定的项目不分重点和非重点,统称项目。
(1)项目及项目类型
①项目类型。项目一般按照相对单一活动类型划分,可分为土地整理项目(包括耕地整理项目、其他农用地整理项目、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土地复垦项目和土地开发项目。
②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是对项目特征的基本概括,应体现项目地点和项目类型等。项目的具体名称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
③项目编号。项目编号必须是唯一的,项目编号用9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前6位为国家行政
,GB/T2260~1999),后3位为项目顺序号。 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2)项目选定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以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结果为基础,注重生态环境影响;
②集中连片,且具有一定规模;
③具有较好的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
④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⑤地方政府和公众积极性高,资金来源可靠;
⑥对实现规划目标起支撑作用;
⑦项目建设期一般不超过3年(农村居民点整理除外)。
(3)项目选定的方法
①根据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划区结果和规划目标,初步提出项目类型、范围与规模; ②进行实地考察,邀请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分析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③与有关部门协商,进行综合平衡;
④确定项目的界线、测算面积。
9. 耕地整理潜力的内涵是什么? 其调查方法有哪些?
【答案】(1)耕地整理潜力的内涵
耕地整理潜力是指通过综合整治耕地及其间的道路、沟渠、林网、田坎、坟地、零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提高耕地质量,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
(2)耕地整理潜力的调查方法
①以乡镇为组织单位,采用实地抽样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各村通过耕地整理可增加耕地的系数与待整理区域的面积(包括耕地及其间的零星地类)。
②以乡镇为组织单位,按各村集中连片耕地的总体坡度(<6度、6~15度、>15度)分别选取典型样区,调查耕地中沟渠、道路、林网、田坎、坟地、零星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等面积之和占待整理耕地区面积的比例,与设定的当前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耕地内沟渠、道路、林网、田坎等面积之和占所在耕地区面积的比例。
10.简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主要工程规划要点。
【答案】土地开发整理项日工程规划主要从土地平整工程规划、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田间道路工程规划、生态防护工程规划四个方面来说。
(1)土地平整工程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