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温州大学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声调
【答案】声调是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例如“d ǐ”(底)的音高,听起来先降到最低然后再升高上去,这种先降后升的音高变化形式就是音节“底”(d ǐ)的声调。
2. 动态助词
【答案】动态助词是指附着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行为的进程状态的助词,又称时态动词。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它可以表示事件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动态。动态又称为“体”或“情貌”。常用的动态助词有着、了、过等。“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即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有时表示动作结束之后的状态在持续。“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
3. 义项
【答案】义项是指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它原是辞书中的术语,这里借用来表示相应的语义单位。有的词只有一个义项,有的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一个词几个义项,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的语境中,每个具体语境只有一个义项适用,别的义项不适用,因此它们存在一种互补关系。义项可以分为基本义和转义,前者是基本的、常用的义项; 后者是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
4. 平分阴阳
【答案】平分阴阳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中古的平声调类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平分阴阳是中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程中,在声调方面的三个主要变化之一。比如说现代汉语中的阴平“诗、超”和阳平“时、人”在古代都属于平声。
5. 双宾语
【答案】双宾语是指一个动词后面连带的两个宾语的句式。两个宾语意义上前一个一般指人,可称指人宾语,或称近宾语,后一个宾语一般指物或事情,可称指物宾语或远宾语。带双宾语的动词大都是表示“给予”或“收取”意义的动词,如送、给等。例如,“伯父昨天给了我两本书”、“大家叫她祥林嫂”。同时,双宾语句可以转化为双宾句同义句,多数是将指物宾语提前。
6. 指示语
【答案】指示语是指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
指示是语用研究中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一些词语,例如,代词、称谓、时间处所词语等。这些词语的具体或确切的指称意义,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理解。指示语主要有:
(1)人称指示; (2)时间指示; (3)空间指示; (4)其他的指示语还有话语指示和社会指示。
7. 韵母
【答案】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韵母和元音不相等。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8. 谓词性词组
【答案】谓词性词组是指语法功能和谓词相同的词组。词组的功能是由它相当于哪类词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称为谓词性词组,通常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谓词性词组可以细
,偏正词组“不来”,连谓词组“来帮助分为动词性词组和形容词性词组。比如动宾词组“请他”
他”。
二、简答题
9. 分析下面各组的原句和改句,说明它们属于哪种句式变换,再指出改句的修辞效果。
A. 原句: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诵。
改句:苏轼有名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久为人所传诵。
B. 原句:他告诉将军:因为天气太热,要多喝开水,等会来了咸菜要猛吃。告诉他:下班时候要把鞋里的砂土倒干净,要不走到家就会打泡的! 还告诉他:睡觉前要用热水烫烫手脚。
改句:他告诉将军:因为天热要多喝开水,等会儿来了咸菜要猛吃; 下班时候要把鞋里的沙土倒干净,要不到家会打泡的; 睡觉前要用热水烫烫手脚。
【答案】(1)A 组
①因为原句引用了苏轼全诗作为同位语,宾语“诗“前成分过长,形成了结构拖沓,使得第一分句表意支离。
②改句将全诗作为的宾语,将“诗“这一陈述提前,主题鲜明,简化了原句形式,语句通畅。
(2)B 组
①原句由带双宾语的三个单句构成,由“告诉他”组成了一个句群。多次重复的“告诉他”,“还告诉他”,有语句重复的之嫌,但也形成了“关切”“担忧”的表达效果。
②改句将告诉的具体内容变为并列的三个分句,用分号隔开,语义上用时间分割,从天热到下班到睡觉前,叙述更加精炼,但少了主观情感色彩,更侧重于客观情形的表述。
10.“我跟他去过”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加上适当的词把不同的意思都固定下米,并说明各个意思中“跟”的词性。
【答案】①我跟他都去过。(“跟”是连词)
②我曾经跟他去过。(“跟”是介词)
③我跟着他去过。(“跟”是动词)
11.有人说不学“现代汉语”,文章照样可以写通。这种说法对不对? 学现代汉语有什么用处?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我国十分重视语言的正确使用。语言的使用是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条件,是每人每天所离不了的。学习把语言用得正确,对于我们的思想的正确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极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下功夫学好语言,应当运用现代汉语各部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来指导自己的
语言实践,努力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正确使用祖国语言,为祖国语言的规范和健康而奋斗。
12.了解各种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从教材里归纳并加以补充,注意指出每个成分经常用什么词语充当,有什么条件限制。)
(1)什么词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 什么词语可以充当谓语?
(2)什么词语可以充当定语、状语、补语? 三者各修饰或补充什么成分?
(3)主谓短语和联合短语能或不能充当哪些句法成分? 试说明并举例。
【答案】(1)①名词性词语和谓词性词语都可以充当主语。名词性主语在用法上一般不受限制,只有一些词语,例如代词、量词短语,做主语时受语言环境的限制。
名词性词语作主语的例子,例如,
名词:月亮‖升起来了。
代词:他‖是正确的。
偏正短语:白衬衣‖容易脏。
联合短语:爸爸和妈妈‖都来了。
同位短语:他们俩‖都来了。
量词短语:一公斤‖等于二市斤。
的字短语:先进的‖帮助落后的。
谓词性词语作主语对谓语有一定限制。谓语性短语作主语的例子,例如,
动词:提高‖要有一个基础。
形容词:认真‖是对的。
偏正短语:努力学习‖是每个学生的任务。过分仔细‖不是件好事。
联合短语:集合、跑步是新兵连最基本的训练项目。轻巧、灵便‖是这辆自行车的特点。
主谓短语:他‖去比你去强。动宾短语:掌握一门外语‖是必要的。中补短语:学得快‖不如学得牢。 连谓短语:推着小车买菜‖是张大妈每天的功课。
兼语短语:让他去‖是正确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