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会意字

【答案】会意字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的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称为会意。用会意字造出的字是会意字。会意字有异体会意

,从戈从止; 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不人拿着武器走,有字、同体会意字两类。比如说“武”

征伐或显不武力的意思。

2. 字音

【答案】字音是把一个字的音(音节)分成前后两段,即分析成声和韵两段,前段为声母,后段为韵母。贯通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称作声调。

3. 互补

【答案】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如果两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互相补充,这称作“互补关系”。音素在一个语言中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为组合条件的不同,特别是音节中的语音组合条件。互补的音素,如汉语的[a]语的[P]

个语音单位来使用,语音的互补关系是具体语言中归纳音位的重要原则之一。

4. 复句

【答案】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称作分句,复句中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用关联词语和语序来表达。根据分句的意义关系是否平等,复句又分作两大类: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联合复句又称等立复句、等立句、衡分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复句。偏正复句又称偏正句、主从复句,是指由偏句和正句构成的复句。

5. 联绵词

,【答案】联绵词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又称“连绵词”或“连绵字’。这种单纯词,每个音

节都不表示意义,只有两个音节连在一起才表示一个意义,构成一个语素,也才能在语言中作为一个词自由运用。联绵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 ①双声,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例如“参差’

②叠韵,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例如“仿徨”;

③非双生叠韵,例如“蝴蝶”。

,英,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如果彼此语音相似,它们就会被语言社会当做同一

6. 受事主语

【答案】受事主语是指动作接受者的主语,即当某一动词充当谓语时,由这一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充当的主语。主语表示承受动作、行为的客体,也就是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即受事。主谓的语义结构是“受事+动作”。例如:羊││狼咬死了。这里的受事是广义的,涵义比一般也要宽泛一些,只要从意义上看可以认为是动作、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和对象,都是受事。

7. 北方方言

【答案】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

①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

②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

,广西西北③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

部,湖南西北角等;

④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8. 合体字

【答案】合体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合体字有两种,一种是从组合的两个成分上来显示字义,如“伐”字从人从戈,表示以戈伐人。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会意字。另外一种是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一个字表示义类,一个字表示字音,如“河”为水名,从水可声。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形声字。

二、简答题

9. 下列两组词中,“老李”的“老”意思上有无差别? 这些差别是从什么地方显示出来的?

【答案】

10.现代汉字简化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现代汉字简化的途径主要包括:

(1)类推简化

简化一个繁体字或繁体字的部件,可以类推简化一系列繁体字。类推简化可以使一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有对应规律。这种简化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

(2)同音或异音代替在意义不混淆的条件下,用形体简单的同音或异音字代替繁体字,既减少了字数,又突出了表音的特点。

(3)草书楷化

草书笔画简单,多是一笔书,打破了楷书的形体和结构,但笔画不清晰。把群众比较熟悉的草书字的笔形改用楷书的写法,就可以达到减少笔画的要求。

(4)换用简单的符号

用一个笔画很简单的符号代替繁体字中特别繁难的部分。

(5)保留特征或轮廓

把繁体字中繁难的部分删去,只留下表不这个字的特征或轮廓的部分。用这种办法简化的字称为特征字、轮廓字。

(6)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这类简化字主要是反映在繁体会意字的简化工作上,古代汉语中的会意字是由两个表示意义的符号合成的,其形式较为复杂,在汉字简化过程中,针对这类字,主要是运用形声字造字法为其造新的字,如“征”就是在繁体“徵”的新形声字; 另一种就是将复杂的会意字简化意符,如“爱”就是“愛”的简化意符后的结果。

11.词汇的发展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1)词汇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产生、旧词的隐退和复出、词义变化等方面。

(2)①新词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a. 社会不断地发展,新事物不断地涌现,人们需要认识、指称这些新事物,就要给它命名,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于是产生了新词。

b. 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人们对已知的事物加深了认识,发现了前人所未知的新特点,为了记录和指称这些新认识,也要创造新词。

c. 在现代汉语中,由于词的双音化的发展趋势的要求,有些单音节词或多音节短语在交际中取得了新的双音节形式,也为语言增加了新词。

d. 社会的加速发展,时代的大变革,都要求语言的信息量增大而传达快速,要求词语经济而简练地指称客观事物。为适应这种形势,词语的简称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

②旧词隐退和复出的原因有:

a. 旧词是一个历史性、相对的概念,由于社会变革迅速,因政治经济形势临时需要产生的一些新词,很快就变成旧词,逐步从日常交际生活中消失。

b. 有的旧词词义义项增多了,这是由于人们利用旧词指称新事物、新认识的缘故。

c. 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人际关系及体制的变化,一些一度退出人们日常交际过程的词语,又重新出现了。

12.解释下列各段文字中每个标点符号的使用理由。

①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②我们的孩子不会了解19世纪俄罗斯小说家契诃夫的沉痛的话:“我小时候就没有童年。”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