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大学新闻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播学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
● 摘要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简述题 1. 何谓“社会关系论”? 它有何特点和意义? 【答案】(1)“社会关系论”是由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在《大众传播理论》(1975)一书中归纳出的西方的一种受众理论。这一理论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拉扎斯菲尔德、贝雷尔森、卡茨等人的研究成果。 这种理论认为,以往的受众理论(如个人差异论和社会分类论)都忽视了受众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对于受众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受众的社会关系对受众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受众的媒介接触中,社会关系经常既能加强也能削弱媒介的影响。 这些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人际网络、群体规范和意见领袖等,具体到受众的社会关系则主要有他们所处的工作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各种非正式的群体等。 (2)“社会关系论”的特点 “社会关系论”强调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对受众会产生重大影响。 ①在传播过程中,如果传者与受众或某个受者保持着紧密的社会联系,就会明显作用于传播的效果,关系越密切,影响就越大。 ②受众彼此之间、受众与其有关的社会群体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其影响并不亚于大众传播。与这一理论相关的“群体压力理论”认为,受众所处的社会组织、团体的意见和倾向会构成压力,影响受众的传播行为。 (3)“社会关系论”的意义 ①社会关系论为大众传播和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结合点,而结合的桥梁就是社会关系。 ②“社会关系论”打破了大众媒介有巨大影响力的定见,描述和揭示了大众媒介的信息如何到达受众那里,以及他们是怎样做出反应的复杂关系。 2. 传播制度中的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民主参与理论也称受众参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它的主要观点有: (1)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 (3)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4)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比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3. 简述“受众即市场”观点的不完善之处。
【答案】“受众即市场”的观点,反映了传媒活动的某些特性,如经营性、商品性和竞争性,也能够揭示受众作为消费者某些行为特点。但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概念是不完善的。麦奎尔曾经指出它有以下几个问题:
(1)它容易把传媒与受众的关系固定为“卖方”和“买方”的关系。传媒负责提供,受众只能在被提供的商品范围内进行选择; 对媒介而言,最大问题是如何通过“营销”使受众接受这些商品,而对受众来说最大问题则是如何“盘算”着花钱。在这里,复杂的社会传播关系被简化成单纯的买卖关系。
(2)这种观点更多地着眼于受众的购买能力与消费特点相关的人口统计学属性,如收入、性别、年龄、学历等等,而不能反映受众内部更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
(3)这种观点容易把“商品销售量”一一收视率或发行量作为判断传媒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而把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标准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4)把受众视为“市场”的观点只能是传媒一方的观点,只能使人从传媒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从受众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因为在受众看来,他们并不单纯是消费者,而且还是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者,是拥有传播权利的主体。
因此,不能将受众简单地等同于物质商品的消费者,也不能将传媒简单地等同于生产和提供物质商品的企业,归根到底,这由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
4. 李普曼新闻理想。
【答案】沃尔特·李普曼是美国著名的政论家、专栏作家,是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其新闻思想主要如下:
(1l 舆论观
近代以来的社会中,公众舆论主要作为一种政治现象,源头为开放的舆论生成与流通系统和封闭的舆论制造与灌输系统。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关于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的观点
①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
②刻板成见是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
(3)议程设置的研究
此研究最早起始于李普曼的《公众舆论》,虽然书中没有使用议程设置这一名词,但是他表达了这样的基本思想:媒体创造了我们头脑中的象征性的想象,这些想像有可能与人们经历的外在世界完全不同。他论证了大众媒体是现实世界的某个事件和我们头脑中对这个事件的想象之间的主要连接物。
5. 传播学迅速流传、扩散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答案】传播学之所以能够迅速流传、扩散,深层原因在于传播学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适应性、伸缩性等特点。
(1)传播学具有某种优越性。优胜劣汰。传播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使其在知识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极易流传和扩散。
(2)传播学具有某种适应性。适者生存。这种适应性和本土化,使传播极易冲破民族文化的防线,与当地文化融为一体。
(3)传播学具有某种伸缩性。以屈求伸。这种伸缩性和灵活性,使十分保守、封闭的国家都有传播学的生存、发展空间。
正因为传播学是一门极具生命力的学科,所以才在世界各国生根、开花、结果。
二、论述题
6. 什么是横向(cross-sectional )研究和纵向(longitudinal )研究? 这两类研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请从自己的研究兴趣出发,设计一个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研究方案。
【答案】(1)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定义及比较
①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指在某一个时刻点上,对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的“横断面”研究。研究事物具有共时性特征。
其优点包括:
a. 节省时间与经费,易于实施;
b. 历时短,数据收集与存储较为便利,受各类因素干扰导致研究终止可能性相对较小;
c. 可同时对多个对象进行研究,概括性强,代表性高;
d. 信度与效度值较高,并便于检验。
其缺点包括:
a. 属于短期研究,缺少前瞻性与回顾性发展,长期效度有待检验;
b. 研究过程中易受组群效应影响;
c. 研究题材易出现追逐热点、研究雷同等情况;
d. 历史短,不利于对研究方法等做出及时调整。
②纵向研究是指在多个时间点上收集相同对象在一个或多个变量上的数据,研究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或者跟踪一些变量的影响的一种历时研究方法。
其优点包括:
a. 可排除观察对象世代差异对研究的干扰;
b. 可产生预测性成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c. 动态数据的提供利于二次使用与挖掘;
d. 历时长,利于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方法等做出改善。
其缺点包括:
a. 研究成本高;
b. 因不可预期的干扰而导致数据缺失或项目终止的可能性大;
c. 时效性差,研究历时长,易出现疲劳等状况,从而影响成果的有效性。
(2)研究设计方案
研究问题:生活情感类服务节目为何受到观众的喜爱?
①横向研究方案:观察现下收视率较高的生活情感类服务类节目,如《寻情记》和《幸福魔方》等,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得出量化数据。辅助问卷调查,向收看节目的受众发放问卷,统计分析节目受欢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