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众传媒的麻醉功能
【答案】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具有明显的负面功能。它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他们在读、在听、在看、在思考,但是,他们却把这些活动当做行动的代替物。他们有知识、有兴趣,也有关于今后的各种打算,但是,当他们吃完晚饭、听完广播、读完晚报以后,也就到f 睡觉的时间了。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把这种现象称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2. 群体规范
【答案】群体规范是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指每个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己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的标准。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群体规范在不同的群体中产生的作用不同,利用正式群体中的压力与非正式群体中的内聚力可以产生相应的道德效应。
3. 意见领袖
【答案】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两级传播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播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进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其特点是:
①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②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③其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气
④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4. 《费加罗报》
【答案】《费加罗报》是法国现存历史最久的日报。1854年创办时为周报,1866年改为日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柯蒂集团掌握。1949年售与普鲁沃斯特集团,1975年转手给埃尔桑报团。这是份言论性报纸,政治态度历来保守,内容着重政治新闻、国际新闻及文学艺术,社会和体育新闻也很出色,是法国有名的“质报”。通常三十多版,图文并茂,逐日轮流出各种专版,周末出增刊
《费加罗画报》。该报广告收入丰厚,读者对象主要是资本家、经理、政界和社会上层人士。
二、简述题
5. 内容分析法的过程和意义?
【答案】内容分析法(contentanalysis )是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之一,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最早使用这一方法对宣传内容进行了研究。内容分析法是指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作为一种实证方法,内容分析与具有一定客观性的调查程序联系在一起。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在1952年曾为内容分析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内容分析,是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他认为内容分析有四个特点,即分析对象是“明示的内容”、程序上的客观性、系统性和定量性。
(1)过程。①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范围; ②制定分类表,确定分析单元,严格界定分类标准; ③将讯息内容按分类表的分类方式编码归类,计算各种类别所占比例、各种分析单元所占频数; ④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2)意义。可描述传播内容的倾向,说明信源特征以及读者对信息的意见,描述传播模式。但其分析对象必须能代表总体状况,防止研究者主观因素影响分类表的科学性。
6. 简述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答案】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充分体现了大众传播的特点。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与受众,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传达与反馈的关系。
作为传播者的大众传媒与一定的信源相连接,又通过大量复制的讯息与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相联系。受众是个人的集合体,这些个人又分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 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施拉姆的这个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己经初步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三、论述题
7. 论述《非诚勿扰》成功的原因,思考电视节目。
【答案】《非诚勿扰》虚拟了约会前的准备过程,采用“女选男”后再“男选女”的模式,既具有关注年轻人交友需求的服务性,又具有社会话题的争议性、刺激性、娱乐性,因而一跃成为当下综艺节目的王牌。《非诚勿扰》成功的原因有:
(1)社会文化的凸显
优秀的电视节目应该根植于社会现实,用鲜活的语言典型、真实地将社会文化或者社会意识表达出来,从而引发受众的共鸣。
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或显或隐地存在于社会中。而《非诚勿扰》抓住80.90后年轻人率真、张扬的特征病给予以充分挖掘,通过小小的新派交友舞台展现出80后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婚恋价值观,折射、凸显出多样深重对立的文化人生。
(2)差异化的设计
《非》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与其差异化的设计是密不可分的。
与其他婚恋节目相比,罪的差异化在于先期挑选嘉宾上。如何挑选出具有故事性、话题性、
以及善于表达、敢于表达的嘉宾是节目组一直致力的主要内容。节目中的女嘉宾年龄跨度大,职业五花八门,每期4-5名男嘉宾中,也遵循着差异化原则。比如形象、职业。收人、情感经历等等。差异化的选择,使得《非》节目在有限的时间内具有更多可看的内容。实际上,由于嘉宾的年龄、职业、学历等存在层次差异,必然导致审美角度差异性。甚至出现场上嘉宾与嘉宾。嘉宾与主持人辩论的场景。
(3)创新化的编排
同名电影为活动宣传,赋予了节目很好的价值定位。
作为一档以电视媒体为平台的活动,《非》非常重视节目的编排,并在三个方面表现出节目的创新性:一是节目的结构设计,二是主持人的设计,三十现场音乐的设计。首先,节目采用平列式的节目结构,美味男嘉宾的从出场到离开即构成一个版块。这样的设公}使得节目流程清晰、节奏明快、方便中途收看节目的观众能很快地投入节目。五个版块平列组成一期节目,在每个板块内部采用渐进式的结构方式,高潮迭起。
(4)戏剧化的演绎
每个男嘉宾的出场到离场都构成一个版块。
每个版块程式化设计明显,节目流程清楚,但是,在这种简单的过程中,又充满了悬念与冲突。节目安排的游戏规则合理准确有充满趣味,这使得整个节目过程中出现很多喜剧性的变数,让整个节目颇有情节剧的味道。每三五分钟一个小高潮,每十多分钟一个中高潮,到了结尾必定有一个大高潮。这种节奏把控能力,确实让观众连广告都舍不得离开。
8. 在文化贸易领域一直有文化贸易自由主义和文化贸易保护主义之争。文化贸易自由主义提倡政府不要干预,文化贸易保护主义提倡要加强政府干预。试述文化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
【答案】(1)与其他贸易相比,文化产品贸易具有显著的特点。
①独特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传达着观念、价值和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文化贸易的价值超过了其商业价值,与其他贸易相比,它会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对输入国消费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文化贸易是各国服务贸易政策关注的重点领域。
②与其他产业的交融性。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服务,融入了几乎所有的产业和贸易领域,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服饰文化、汽车文化等等,都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价值取向。尤其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更使文化的传播速度加快,扩展范围加大,进一步提高了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可贸易性。
③外部经济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是精神消费品,其消费不仅能够带给消费者效用的满足,还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消费者的价值观,影响他在社会中的行为,或者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被消费后必然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随之会反映在他的社会行为中,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成本或利益。这部分成本或利益,与文化产品的经营者、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是无关的。这就是经营的外部性。
④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国在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方面的能力、技术和资源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文化贸易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小国的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