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石河子大学专业综合(会计学、财务管理)之会计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答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它可用来评估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并发展未来的会计准则和解决现有的会计准则未曾涉及到的新会计问题。
2. 合并报表与分部报告
【答案】(1)合并报表是合并财务报表的简称,它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合并报表由企业集团中的控股公司(母公司)于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主要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和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分部报告即财务分部报告,是指对一些在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区都有业务的企业,按其经营业务的不同性质或经营业务的地理范围分别编制、报出的财务报告。其中所按经营业务不同性质编制的分部报告一般被称为业务分部报告,而按经营业务的地理范围编报的分部报告被称为地区分部报告。
(3)合并报表与分部报告有很大的不同之处:①种类不同。合并报表包括合并利润表、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分部报告可分为业务分布报告、地区分布报告。②两者在财务报告中的地位不同。合并报表属于财务报表本身的内容,而分布报告是属于报表附注中的一项内容。③两者的应用前提不同,合并报表必须是存在母、子公司的前提下才出现的,而分部报告只要企业的业务种类或者地区范围比较大就可以进行,不受母子公司存在的影响。
3. 长期股权投资
【答案】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以下内容:①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 ②投资企业与其他合营方—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 ③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④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应分别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两种情况确定。
二、简答题
4. 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为什么要确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答案】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为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范围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假设通常包括四个假设:
(1)会计主体,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即在会计核算中,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所加工整理的会计数据均被界定在—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之内。
只有明确会计主体这—基本前提,才能使会计的核算范围得以清楚,才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独立地反映出来,企业的所有者及债权人,以及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企业会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才有可能从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中获得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从而作出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或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
(2)持续经营,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在持续经营这—前提条件下,才可能建立起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使会计方法和程序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之上,解决了很多财产计价和收益确认的问题,保持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致性和稳定性。
(3)会计分期
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即人为地将持续不断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个个首尾相接、等间距的会计期间,通常为—年,可以是日历年,也可以是营业年。我国规定以日历年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止为—个会计年度。
只有会计分期,才产生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和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业务又表现为—定的实物形态。因此,会计核算就必然选择货币作为会计核算上的计量单位,以货币形式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5. 企业外购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规定,企业的各种存货都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投入或实际支付的现金等作为入账价值,也就是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等。
企业购入的存货应按其实际购入成本入账。实际购入成本包括买价、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及应缴纳的税费等。
6. 现金流量表有何作用? 其编制的基础是什么?
【答案】(1)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
的报表。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和企业偿债、支付股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应当调整那些由于运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而增减了本期的净利润但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现金的一些收益和费用、支出以及存货、应收应付等项目。
7. 成本按其与与特定产品的关系划分可分为几类? 这种分类有什么作用?
【答案】(1)成本按其与特定产品的关系可划分为两类:①直接成本,指与特定产品之间具有直接联系,可按特定标准将其直接归属于该特定产品的成本。由于直接成本可直接归属于某一特定对象,故又称为可追溯成本。②间接成本,指与特定产品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无法按某一特定标准直接归属于该特定产品的成本。由于间接成本的发生与许多对象都有联系,必须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在各对象之间进行分配,才能归属于某一特定对象,故可又称其为“共同成本”。
区别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并非单独按成本项目或费用的性质来决定,还应考虑以下几点:该项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的大小; 计算技术水平; 生产设备布局; 生产工人工资制度和原材料利用方式; 企业生产特点。
(2)分类的作用:将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对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是十分重要的。凡是直接成本必须根据原始凭证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 对于间接成本则要选择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给相关产品。分配标准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成本的正确性。
8. 企业发出存货可以采用哪些不同的计价方法? 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哪些影响?
【答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于发出的存货,按照实际成本核算的,可以分别采用先进先出法、—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
(1)先进先出法
①先进先出法是指在发出存货时,根据存货入库的先后顺序,按照先入库存货的单位成本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种方法,也就是假定最先入库的存货最先发出。先进先出法下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成本的公式为:
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先入库的存货的单位成本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②采用先进先出法对存货进行计价,可以将发出存货的计价工作分散在平时进行,减轻了月末的计算工作量,既适用于实地盘存制,也适用于永续盘存制,而且可以随时了解储备资金的占用情况,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比较接近于现行成本水平,更具有财务分析意义。但是,当企业的存货种类较多、收发次数比较频繁且单位成本又各不相同时,其计算的工作量就比较大。另外,先进先出法不是以现行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因而,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本期利润和期末结存存货的价值,造成企业虚利实税,不利于资本的保全,显然违背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