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理论的文化阐释

关键词: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意境,生命美学

  摘要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词学史上不可不提的一部著作,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境界”已成为学界研究的主要课题。自从1908年《人间词话》发表在《国粹学报》时提出该概念起,历经百馀年,学界对其研究的热情仍经久不衰。但是,学者们通常从意境的角度来研究王氏的“境界”说,即把境界看作是一种意境,有的甚至直接把境界等同于意境。其实,二者的内涵是不尽相同的,意境主要指向艺术层面,而境界则不仅指向艺术层面,亦指向人生和文化层面。由于王国维在使用境界这一概念的过程中,有时亦在使用意境这一概念,这就造成了境界涵义的多义性,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对这一概念进行阐释的空间。本文的研究思路就是从艺术层面开始,进而从人生与文化层面切入,对境界进行阐述,从而把意境看做境界的一个层面。
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其中导论部分主要介绍前人对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及其“境界”说的研究情况和文献综述,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等。
第一章是对王国维其人和《人间词话》的概述,秉承孟子所提出的“知人论世”理念,对王国维生活的时代及其生平、思想作简单的勾勒,以期为后文诗学理念的研究提供基础。认为王国维的一生几近传奇,也是充满了悲剧的一生,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的谜团,也引发了人们对他的关注。只有对王国维这个人有所了解,才有可能对其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
第二章介绍了“境界”说产生的理论渊源,辨析了境界这个概念的本义以及它是如何成为一个美学概念的。认为境界本是一个佛家用语,后来才成为美学概念。王国维“境界”说的提出,除了受传统佛家思想的影响外,还接受了西方的美学理论,首先是受到了康德的审美意象理论的影响,其次就是受到了叔本华的审美直观理论的影响。
第三章立足文本,通过对《人间词话》中具体条目的辨析,对境界的内涵进行界定。首先分析了艺术中的境界之美,即意境美,接着探讨了指向人生品格的境界之美,这种境界首先是一种生命体验,其次体现出一种主体人格。所以,境界是一种开阔深沉的生命气象的呈现,而这种气象是最终根源于主体的,没有主体开阔高远的人生境界,没有主体对人生真诚执著的投入,就没有作品中开阔深沉的境界。因此,“境界”说是一种强调创作主体的美学观。
第四章是从哲学层面对“境界”说进行的阐释。认为在“境界”说中,包含着浓厚的生命哲学思想。作为生命哲学的体现,境界的首要要求就是真,具体包括真感情、真景物和真言辞,这都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而生命美学的表现形式在《人间词话》中是以词作者的人格模式体现出来的,主要有儒家的人格模式和道家的人格模式。具体表现为儒家的理想型人格(以屈原为范型)和道德型人格(以杜甫为范型)和道家的自然型人格(以陶渊明为范型)和洒脱型人格(以苏轼为范型)。
第五章则是从狭义文化层面对境界理论所作的阐释。认为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王国维身上毫无疑问地具备传统知识分子素有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亦渗透在其文学批评之中。因此,在《人间词话》中,也包含着深刻的文化精神,主要有儒家文化精神和道家文化精神。王国维虽然吸收了大量的道家思想,但其文化性格的主导依然是儒家,而儒家的入世思想与王国维倡导独立的现代学术性格是矛盾的,这就造成了其最终的悲剧结局。在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王国维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即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这种文化精神在王国维的文化性格上亦有所体现。
文章的最后是余论部分,论述了《人间词话》的价值和意义。其价值主要有二:一是其境界论的创立,可谓是对传统意境说的完善和发展;其次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的词史观,勾勒出词体发展的大致轮廓,并分析了词体之兴衰的可能原因。最后论述了《人间词话》境界理论的意义:认为该书是化合中西理论资源而写成的一部理论作品,开启了现代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先声。至此,完成了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境界说的文化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