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鲁东大学语言学综合之现代汉语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声调
【答案】声调是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例如“d ǐ”(底)的音高,听起来先降到最低然后再升高上去,这种先降后升的音高变化形式就是音节“底”(d ǐ)的声调。
2. 焦点
【答案】焦点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这就是句子的“焦点”。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焦点一定与说话者所设定的受话者所知道的某些信息有关,一定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标示出来。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表现出来,例
,如果,语调重音落在“小明”上,那么“小明”就是信息的焦点,如果落如“小明吃了苹果。”
在“苹果”上,信息的焦点就是“苹果”。
3. 异读词
【答案】异读词是指读音有差异但词义完全一样的词。例如“教室”有和两种
,读法,但意义都一样。这种词语就称为异读词。国家语委于1985年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作为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标准。异读词读音规范有三种情况,一是合并多种读音,二是从俗改音,三是明确读书音和口语音。
4. 通感
【答案】通感是汉语修辞格的一种。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互相补充、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也就是说,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也会出现相互沟通与补充交错,以此来更好的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5. 通用汉字
【答案】通用汉字的范围比常用字大,它是指一个时期的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汉字信息处理所需要使用的汉字。现代汉语通用字则是指现代所需要使用的汉字,它不包括很生僻的、专门用于古汉语的用字,也不包括专业用字。
6. 音素
【答案】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节由音素构成,如“刊(kan )”它可以划分出“k , a , n ”三个音素。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在语音学与音韵学中,音素一词所指的是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音素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国际音标的音标符号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具有一一对应。
7. 区别词
【答案】区别词是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分类、只能修饰名词作定语、不能作谓语的词,又称为非谓形容词。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例如“慢性、急性、欧式、初级”等。
二、简答题
8. 从句式选择的角度看,下列句子是哪种类型? 它们有什么修辞效果?
①那种假统一论,不合理的统一论,形式主义的统一论,乃是亡国的统一论,乃是丧尽天良的统一论。
②抑不住的颂歌啊,尽情地唱吧,止不住的喜泪呀,甜甜地流吧,金子般的光辉题词啊,把各族人民团结的金桥飞架!
③他生得身材高大,面貌敦厚,眉目间透出股英武的俊气。
④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答案】①具有结构相同的两个谓语的整句,形式的反复套用形成了逼人的气势,犀利的暴露了“统一论”阴谋的实质和灾难后果,振聋发聩。
②三个分句都是结构相似的主谓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句,主语和宾语成分不断增加,从“颂歌”“喜泪”到“金子般的光辉题词“,新信息越来越丰富,层次感情逐层深入,尾韵相和,歌颂了对党的热爱和心中的喜悦之情。
③由看似互不关联的独立散句组成,从身材到面目眉眼,简洁流畅的刻画了一个英俊人物的形象。
④是书面语句式。采纳了“……而……,……而……”的结构,将真、善、美的事物与假、恶、丑对举,逻辑严谨的陈述了二者的斗争关系,论证严密。
9. 指出下面句子中定语内的短语结构类和功能类。
恒心,是攀登高峰的通天梯。
虚心,是金色秋天的丰收者。
诚心,是友谊园里的艳丽花。
信心,是理想王国的信天使。
耐心,是获得甜果的自豪家。
真心,是秉公办事的执法官。
宽心,是健康长寿的灵芝草。
妒心,是身体内部的毒性瘤。
灰心,是时代洪流的淘汰者。
躁心,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私心,是走向深渊的大祸根。
【答案】攀登高峰——动宾,动词性
金色秋天——偏正,名词性
友谊园里——方位短语,名词性
理想王国——偏正,名词性
获得甜果——动宾,动词性
秉公办事——偏正,动词性
健康长寿——联合,形容词性
身体内部——偏正,名词性
时代洪流——偏正,名词性
前进路上——偏正,名词性
走向深渊——中补,动词性
10.汉语也有表示“复数”的概念,通过哪些手段表达。
【答案】在汉语中可通过以下手段中表示“复数”的概念:
(1)名词性的指人成分(包括词和短语)+们。例如孩子们、小张们、老师和同学们。“们”还可出现在表示动物的成分后,例如狐狸们、老鼠和狮子们,日常表达中几乎不用。
(2)数词(>1)+量词+名词。这种方法既可用于指人,又可用于指物,如:两个人,八头羊。
(3)有些量词,可以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后形成具有复数义的名词。如“一匹马”中的“匹”
,类似的词还有车是用来修饰“马”的,把“匹”放在“马”后就形成了复数意义的词语“马匹”
辆、船只、书本、纸张等。
(4)在表示群体意义的定位语素(如,类、群、众)前后添上适当的成分,也可以形成复数名词。例如,鸟类,人群,羊群,观众。
(5)重叠法。我们见的最多的是单音节量词通过“AA" “一AA ”形式来表达。例如个个,件件,一个个,一件件。
(6)连词“和”或“与”
表示复数概念还可以用连词“和”或“与”连接两个或多个名词。如“老师和学生”、“我、你和他”等。
(7)句法层面的复数意义表达方式
①定语。表示数量含义的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可使名词表达复数义。例如许多/很多/不少人。
②状语。范围副词(如都、全、一齐)作状语修饰动词,可使与动词对应的名词有复数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