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852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 )是人类最早呈现出来的一种幼儿教育形态。
A. 采用讲故事形式对儿童进行教育
B. 模仿游戏
C. 老少相随,以老教小
D. 宗教仪式
【答案】C
【解析】氏族社会时期的教育者主要由年老者担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教授儿童有关制造使用工具的方法、生产劳动的技能、日常生活经验和行为规则等。在这个时期,老少相随,以老教小的做法是人类最早呈现出来的一种幼儿教育形态。
2. 教师在班内建立起一种明辨是非的气氛,使那些经常犯错的儿童感受到犯错后班上儿童对他在态度和情感上的疏远,这种惩罚属于( )。
A. 自然后果的惩罚
B. 剥夺性惩罚
C. 体罚
D. 生理性惩罚
【答案】A
【解析】自然后果的惩罚,即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一种可以操作的方法是:教师首先要在班内建立起一种明辨是非的气氛,使那些经常犯错的儿童感受到犯错后班上儿童对他在态度和情感上的疏远。
3. 工业社会中,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
A. 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B. 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C. 促进儿童身体、情绪、智能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D. 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答案】A
【解析】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如下变化:①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②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③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④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促进儿童身体的、
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4. “培养小班幼儿愉快地进餐,正确地使用小勺,饭后擦嘴”,这属于幼儿园教育目标层次中的( )。
A. 远期目标
B. 中期目标
C. 近期目标
D. 活动目标
【答案】B
【解析】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总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同样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班和大班的具体目标就不一样,小班要培养幼儿愉快地进餐,正确地使用小勺,饭后擦嘴; 而大班则要求培养幼儿进餐,饭后收拾干净等。因此,答案选B 。
5. 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 )原则。
A. 活动性
B. 综合性
C. 发展适宜性
D. 独立自主性
【答案】B
【解析】综合性原则是指在进行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时,必须以儿童身心的均衡发展为最高目的,围绕着某一主题或方面,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儿童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就是违背了这一原则。
6. 教育发展的方向是( )。
A. 全民教育
B. 终身教育
C. 教育民主化
D. 教育现代化
【答案】A
【解析】全民教育是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全民教育可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和发展的能力,是社会摆脱贫困、实现繁荣的必要选择,同时又是促进社会文明道德、控制人口、提高人口质量和改善环境状况的先决条件,因此,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7. 教师引导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该教师运用了( )。
A. 观察法
B. 示范法
C. 演示法
D. 范例法
【答案】C
【解析】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教具和实物来进行讲授的方法属于演示法。因此,答案为C 。
8. 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 )方面。
A. 入学的适应性
B. 幼儿身体素质
C. 文化课学习
D. 社会性培养
【答案】A
【解析】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是要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应问题。因为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也关系到其以后的生活质量和在小学的学习质量。幼儿只有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后,才能安心学习、生活,进一步发展。因此,答案为A 。
9. 实施幼儿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 专门的德育活动
B. 游戏
C. 日常生活
D. 课本学习
【答案】C
【解析】日常生活对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在一日生活中,在与同伴、成人交往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不断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定的行为准则,并且进行各种行为练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某些良好的行为品质。所以,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因此,答案为C 。
10.( )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
A. 夸美纽斯
B. 卢梭
C. 洛克
D. 福禄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