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852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单选题

1. 教师在班内建立起一种明辨是非的气氛,使那些经常犯错的儿童感受到犯错后班上儿童对他在态度和情感上的疏远,这种惩罚属于( )。

A. 自然后果的惩罚

B. 剥夺性惩罚

C. 体罚

D. 生理性惩罚

【答案】A

【解析】自然后果的惩罚,即不是人为的惩罚,而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后果让儿童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儿童从中体验到自身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一种可以操作的方法是:教师首先要在班内建立起一种明辨是非的气氛,使那些经常犯错的儿童感受到犯错后班上儿童对他在态度和情感上的疏远。

2. ( )是人类最早呈现出来的一种幼儿教育形态。

A. 采用讲故事形式对儿童进行教育

B. 模仿游戏

C. 老少相随,以老教小

D. 宗教仪式

【答案】C

【解析】氏族社会时期的教育者主要由年老者担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教授儿童有关制造使用工具的方法、生产劳动的技能、日常生活经验和行为规则等。在这个时期,老少相随,以老教小的做法是人类最早呈现出来的一种幼儿教育形态。

3. 幼儿园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的( )。

A. 中期目标

B. 近期目标

C. 远期目标

D. 活动目标

【答案】B

【解析】在幼儿园教育中,教育目标分为幼儿园教育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和活动目标四个层次。其中,幼儿园每周或每月所制定的目标属于近期目标。

4. ( )是保证幼儿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前提。

A. 幼儿适应环境和抗疾病的能力

B. 良好的生活习惯

C. 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D.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

【答案】D

【解析】幼儿身体各方面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各机体的正常发育,这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正常发育的机体,就谈不上身体的健康发展。因此,答案为D 。

5. 作为幼儿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是( )。

A. 确保幼儿安全

B. 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C. 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D. 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答案】D

【解析】幼儿的发展要靠个体因素与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能够促进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将其作为最基本的任务。因此,答案为D 。

6. 在(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A. 工业社会

B. 工业社会初期

C. 现代社会

D. 现代社会初期

【答案】D

【解析】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如下变化:①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②工业社会,不限十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③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④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7. 儿童到( )岁左右时己基本会说本民族语言。

A.1.5

B.2

C.2.5

D.3

【答案】D

【解析】随着大脑的成熟及与他人交往的不断扩展,儿童的语言发展十分迅速,到3岁左右时就己经基本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了。

8. 小明在滑梯上突然被小朋友从后面推了一下,飞快地滑了下来,吓得大声哭叫,下列哪种处理方式最为合理? ( )

A. 立刻制止小明哭叫,力图尽快恢复秩序

B. 察看小明是否受伤,同时不制止他哭,让他把内心的恐惧发泄一下

C. 马上寻找闯祸的小朋友,批评他,以安慰小明

D. 旁观

【答案】B

【解析】当儿童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产生挫折、压抑或是失败等心理能量时,应该帮助儿童派遣和发泄出来,否则可能会导致儿童的失常行为,哭泣可以将内心的恐惧或委屈发泄出来。

9. 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这种方法是( )。

A. 演示法

B. 范例法

C. 观察法

D. 示范法

【答案】A

【解析】演示法是直观形象法之一,即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这种方法常配合语言法(谈话法、讨论法等)一起使用。教学演不可以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力、思维力,认清对象物,形成正确的认识。

10.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关于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 )的情趣和能力”。

A. 感受美和表现美

B. 感受美和鉴赏美

C. 感受美和评价美

D. 感受美和创造美

【答案】A

【解析】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关于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11.幼儿的知识结构建立在( )基础之上。

A. 幼儿的思维能力

B. 幼儿的感性经验

C. 知识的系统化

D. 科学性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