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数学 应用意识 应用能力 模型 数学化 有效教学

  摘要


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
和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张慧英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在序言中提出: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副为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肠,表明当代教育仍以“应用”为学科教育的重要特征。本文对初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做了阐述,并指出一个思想认识问题的哲学意识,一种心理倾向性,重在自觉性、自主性、选择性的心理学意识与数学应用意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指出“数学应用意识是指用数学的意识,简言之就是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释现象、分析问题”。数学应用能力则是指用数学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离不开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空间想象等基本得数学能力,但它主要侧重于从实际问题(情景)中提出并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并初步建构数学模型的能力,对数学问题及模型进行变换、化归的能力,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阐释和处理的能力。
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中早就指出,高中数学教学目标“首先和主要的,是必须教会那些年轻人去思考”,并进一步解释“‘教会思考’意味着数学教师不仅仅应该传授知识,而且也应当去发展学生运用所传授的知识的能力;他应当强调运用的窍门,有益的心态及应有的思想习惯”。本文则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模式,能够实施的客观背景、现实条件,以及具体的操作过程。
后现代教育者认为,教育的实质强调“终身教育”、“主体教育”以及“通识教育”,即每一个人一生中都要接受教育,受教育者应该具有鲜明的主体性、个体性,并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等,在教育内容上它强调综合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教育等。因此,本文主要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课改试验数学教材为依托,分析所研究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现状,分析课本及教材现状,通过应用题模型教学、数学模型化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本文运用了建构主义理论,但避免理论本身的缺点的影响,运用后现代教育的“终身教育”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注重模式化,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归纳了有效教学可以从正确归因、提高学习兴趣、坚持实践、提高效率等几个方面实施。每一种教学模式都需要评价的支持,不仅评价教学还要评价学生,以期在教学中有所改进,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促进作用。最后对实践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提出了应注意几点:1.观念不可偏颇;2.学生情况不同;3.时代要求不同;4.教师教学方法不尽相同。
 
关键词:数学  应用意识   应用能力   模型   数学化  有效教学